“110嗎?我要報警,老板不發我工資!”近日凌晨,市公安局織里分局織南派出所接到一起群眾報警。經值班領導研判,這是一起勞資糾紛,是一起“雙非”(非警務非緊急糾紛類、求助類報警)警情,立馬指派民生服務隊前往現場。經民生服務隊隊員耐心調解后,這場糾紛15分鐘便化解了。
織里鎮有著“中國童裝之都”的美譽,20平方公里的中心鎮區聚集了7.5萬本地人口和30多萬流動人口。企業多、場所多、人員多,帶來警情多、矛盾糾紛多,存在較大風險隱患。為此,織里公安以糾紛類警情治理為切入點,建立發現、處置、治理的全生命周期閉環管理機制。
織里公安分局負責人介紹,他們依托“云眼”系統開發“清警”應用小場景,將警情個性化分類,開展全量滾動式分析對比;通過矛盾糾紛“四色預警平臺”,建立涉童裝產業黑名單、從業人員異常報警等數據模型;建立集“3212345”民生熱線、社情民意、動態排摸發現的矛盾糾紛于一體的“數據庫”,通過“人工+智能”的方式,進行實時分析。
據了解,分析出來的糾紛類警情,通過前端分流、中端調處、后端跟蹤三個環節進行處置,確保問題“接得牢”。
老百姓吹哨、服務隊報到。織里公安在鎮矛調中心創新建立“雙非”實體化分流機制,組建民生服務隊,前端分流“雙非”警情;建立各派出所“雙非”分流社會化處置中心,整合矛調中心、鎮職能部門、平安大姐、商會等社會力量進行中端調處。對于中端未化解的疑難糾紛,則“落地進格”后端跟蹤,對于中心未化解的矛盾糾紛構建起公安、綜治、執法和網格員的“4+N”跟蹤管理穩控體系,實現閉環治理。
據了解,民生服務隊建立以來,織里“雙非”警情日均分流占比達39.6%,現場調解率達61.7%。社會力量調處率達到94.6%,返流率下降75.8%。矛盾糾紛警情治理取得了階段性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