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冬奧會在位于亞洲東北角的北京舉辦?當杭州師范大學第一附屬小學五年級學生柴凈聽到答案時,內心很受觸動,原來這與氣候息息相關——因為北京的冬季氣溫適宜,為它舉辦這樣的盛事帶來先機。“如果地球持續變暖,盛大賽事就會與我們無緣。”于是,她寫了一封倡議書致杭州全體市民。
靈感來自冬奧會 倡議人人爭做環保衛士
“如今,面對全球氣候變暖,我們是否應該盡自己的能力,共同來關注氣候、保護環境呢?杭師附小的學生正在積極行動。”小柴同學說,自己寫這份倡議書,是因為寒假期間學校發起的一個活動,活動議題是——如果你是一個領袖、一位市長、一位管理人員,你會為環境和氣候做些什么?能發動和帶領身邊的同伴、家人、朋友做些什么?
得知北京舉辦冬奧會也跟氣候相關時,她一下子就想到了今年要舉辦亞運會的杭州。“我能為杭州做點什么呢?新學期開學,我寫了這封倡議書。”
“讓我們全體杭州市民積極行動起來,爭做環境保護助力軍,讓杭州的山更青、水更綠,孩子的笑聲更爽朗!”在倡議書中,她不光說出了自己的想法,也寫上了全校同學在保護氣候方面所做的努力——有的同學堅持選擇綠色出行,減少碳排放;有的把舊衣服捐贈給有需要的人,減少浪費;有的努力做好垃圾分類,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結合環保課程 讓學生積極思考和行動
倡議得到了積極的響應和反饋。因為這些小事做起來都不難,卻對改善氣候幫助很大。
聚焦身邊小事,共同保護氣候,已成為杭師附小師生的共同意識。譬如,看到教室外光禿禿的樹梢,小鳥們沒有遮風擋雨的港灣,同學們用廢棄的包裝袋、紙盒和掉落的樹枝、樹葉為過冬的小鳥制作了環保鳥窩。
在日常課程中,學生們不斷認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這么多北極熊失去了生命,企鵝沒有了家!”“臺風、泥石流、極寒等極端天氣都是氣候異常變化引發的!”在一堂可持續發展目標創新實驗室(SDG)氣候行動課上,同學們踴躍討論、感慨連連。老師為同學們科普了碳排放、工業排放、過度開發等行為給大氣造成的污染,又引發了人類哪些行動可以改變環境的討論。該校校長俞富根說,學校是“預備益”青少年SDGs公益實踐計劃的試點學校,學生參與的正是氣候行動項目,“希望孩子們在更多實踐中關注并思考社會議題,為保護氣候、保護環境添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