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年前的留美幼童為何要出國?”“20世紀初的孩子們是怎樣在戰火烽煙中艱苦求學的?”2月24日下午,湖溪鎮中心小學全體師生通過釘釘直播平臺一起收看,由浙江省教育廳組織開展的“百名科學家進中小學課堂”啟動儀式暨“科學第一課”。
“第一個觀點就是獨立……獨立,用獨立的眼光審視世界……沒有獨立,就很難有今后一點一點對社會的判斷,對周圍世界的認識。”西湖大學施一公校長從自己的“四個”觀點開始,通過一個故事告訴同學們:科學需要合作,需要激勵,它在求真,它在尋求自然界的規律;科學發現、基礎研究,是決定我們現在和未來最根本的力量。施校長的課,語言生動易懂,金句頻頻,引人思考。隨后,課堂進行了現場連線,面對孩子們的一個個問題,施校長結合自身經歷,耐心地回答孩子們疑問,并激勵孩子們認真學習,學好科學,盡自己所能讓人生不留遺憾。
“老師,直播會連線到我們嗎?我也想問施校長問題。”三(4)班的孩子聽著施校長的回答,或低頭沉思、或和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那一雙雙小眼睛中透露出對科學知識的贊嘆,對自身學習的思考。“科學家之所以成為科學家,是因為他們都有獨立思考的習慣,會多追問為什么。這是我平時的不足之處。”課后,六(6)班楊漢林同學陷入了反思。
“科學空中課堂,讓我們鄉鎮的孩子也能和科學大咖面對面。科學家的親身經歷、親口講授,更能激發孩子走近科學,愛上科學的熱情,增添他們努力學習科學知識,養成科學思維、創新精神,提高實踐能力的信心。接下去,我們會一如既往地上好‘科學直播課’,延伸孩子的視線,增加孩子的知識厚度,讓科學夢張力無限!”副校長呂艷艷表示。(通訊員胡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