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送來“暖手壺”“小太陽”等取暖用品,并為抗疫人員沖熱水。
你見過凌晨4點下雪的杭州嗎?在氣溫零度上下,雨雪紛飛的凌晨,在杭各醫院核酸采樣應急小分隊再出發。
1月29日早晨5點,濱江區各核酸采樣點,“大白”們已經開始了緊張有序的采樣工作。對于一些家有老人或有嬰幼兒等特殊情況的住戶,浙大邵逸夫醫院核酸采樣小分隊采取入戶采樣的方式,全力保障核酸采樣任務。
這次出征,市中醫院為每位醫護人員準備了一份防護用品,內有輕薄透明的手機袋、暖寶寶、暖足貼,還給每人送上一只裝滿熱水的保溫杯,以及一份熱的早餐。無數熱心市民和志愿者也自發前來送溫暖,自制熱水袋、“小太陽”、瓶裝熱水等。
早上6點多,白馬湖白鶴苑居民占鑫燕就早早等在了采樣點。她是市一醫院消化科護士,聽說同事們今天過來,她翻出家里的三只熱水袋,沖好熱水,揣在懷里送給采樣人員。“我在醫院經常給病人做核酸采樣,我最清楚大家需要什么!”占鑫燕還在業主群里號召,不一會兒,更多居民送來了自家的熱水袋,提來了一壺壺剛燒開的熱水。
襄七房社區的工作人員和居民們搬出了家里的“小太陽”送給采樣隊員,讓他們暖一下凍僵的手。由于連續工作10小時以上,醫護人員的防護面屏上滿是霧氣,大家輪流坐在“小太陽”面前烘烤面罩。
同樣讓人感到溫暖的,還有醫護人員的耐心和細心。1月29日凌晨1點多,市一醫院28日派出的最后一批醫護人員終于收工。堅守到最后的醫護人員是第3—7小組的15名支援流調人員,他們已堅持工作近24小時,流調860余人,核酸采樣100余人。“大爺,您在店里吃過飯后又去了哪?”“阿姨,您在杭州還是回老家過年了?有沒有集中隔離?”“最后一次核酸是什么時候做的?結果如何?”在持續一整天的流調中,隊員們生怕遺漏任何一個細節。“完成一份初步流調報告,光電話溝通可能就要幾十次。”流調小分隊組長之一的張灝說,他們最擔心的是隔離人員因恐慌而遺漏重要的信息線索,因此常常要反復與隔離人員的家人、朋友溝通,有時還需要相關部門支持配合,從而獲取最全面準確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