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工業大學屏峰校區里,“藏”著一座亞運會板球館,留和路(余杭區界—天目山路)是通往這里的必經主干道。作為三級亞運保障道路,也是通往留下、小和山單元唯一的城市主干路,留和路正在進行全方位的改造升級,非涉地鐵段預計本月底完工,涉地鐵段將于5月底全面完工。
“建成后的留和路將是杭州亞運會展示城市魅力的最佳景觀載體,也是鏈接山—城—河的重要游憩及特色文化型景觀廊道。”市迎亞運道路行動專班(市建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全力保障迎亞運道路提升改造工程按時完工,讓市民享受順暢出行便利的同時,提升城市風貌和城市品質,為杭州亞運會創造良好的道路交通環境,讓亞運綜合效應成為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真實可見的幸福感。
“馬路寬敞,以后再也不怕堵了” 留和路將提升為六車道,“堵心路”變成“順心路”
改造前的留和路有一大“痛點”,那就是高峰期擁堵。
“留和路從東向西貫穿整個高教園區,開學的時候,這邊6公里多一點的路能堵上一兩個小時。”施工單位蕭宏集團項目負責人秦新泉介紹,留和路西起余杭區界,東至天目山路,全長6.6公里,串聯起浙江工業大學、浙江外國語學院、浙江科技學院等高校,日常交通流量大。
讓這條“堵心路”變成“順心路”,拓寬道路是關鍵。本次改造提升,現狀2.75米寬非機動車道將提升至3米,3米寬人行道將提升至4.5米,3.25米寬機動車道提升至3.5米,主城通往閑林、富陽方向的通道將更加順暢。
“機動車道必須加寬,雙向四車道也要拓寬成雙向六車道。我們在原有的基礎上,中間綠化帶5米壓縮至3米,道路兩側各拓寬1米。”秦新泉說,留和路原本的基礎條件一般,拓寬道路只能“想盡辦法”節約空間、搶抓時間。
為了不占用車道面積,留和路沿途設置的多為港灣式公交車站。秦新泉解釋,“直通式是公交車直接停在道路的車道內,要占用行車道。而港灣式的站臺是半環島的設計,向人行道內凹,公交車進站停靠不會影響其他車輛的通行,也減少對主干道的影響。”
道路拓寬,直接受益的是周邊居民。
“馬路寬敞,以后再也不怕堵了。”家住小和山社區的梁女士很期待5月底的到來,“我們就想快點建好,去城區也方便一點。”
值得一提的是,留和路還涉及地鐵3號線的小和山站等多個站點。道路建成后,在緩解交通壓力的同時,沿線學校的學生,以及屏峰社區、小和山社區、石馬社區等社區的居民進出地鐵口也將更加方便。
“春節到現在,沒回過家” 黨員帶頭沖鋒,“搶出”一條“快車道”
距離5月底不到一個半月的時間,項目完工的“緊迫感”越來越強。
蕭宏集團項目經理吳冬平也幾乎是每天都扎在工地上,“我們現在是全天候24小時三班倒作業,同時把道路分成6段,每段配備1個路段長和4名施工員。”
每位路段長每天早上7點就到達工地現場,晚上12點之后還要再去轉幾圈。施工員的工作節奏也是如此,“我們有個小伙子,長得黑黑瘦瘦的,春節到現在,沒回過家。”
吳冬平說的小伙子是施工員嚴杰波,“他爸爸身體不太好,今年前前后后在浙一醫院看病三次,嚴杰波都沒辦法趕過去看一眼。”
像這樣幾個月無休扎在工地上的建設者還有很多,還有一部分黨員干部更是“拼了命”。“實實在在是‘5+2’‘白+黑’在工地上,大家真的很辛苦。” 吳冬平說,為了更好發揮黨員模范帶頭作用,西湖城投、施工方、監理方等多家單位的8名黨員還成立了臨時黨支部,為項目“搶出”一條加速推進的“快車道”。
前不久,市城鄉建設發展研究院黨總支還與項目開展黨建聯建,正積極為留和路建設提供排水、交通疏導方面的技術協助和支持。
“我黨齡有20多年了,亞運會是我們家門口的盛會,修路,黨員要沖在前,修完路我還要去報名做亞運志愿者。”作為市優秀共產黨員,吳冬平也表示自己很幸運能參與到亞運建設中來。
眼下,“迎亞運”道路建設已進入沖刺決戰的關鍵階段,也涌現出不少勇立時代潮頭、勇擔歷史使命的城建先鋒。“亞運籌辦是年度工作的第一要事,全力推進全市‘迎亞運’道路建設,離不開一大批辛勤奉獻、默默付出的城建先鋒。”市迎亞運道路行動專班(市建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進入沖刺期,全體城建黨員干部將繼續走在前、做表率,以城建鐵軍排頭兵的昂揚斗志,齊心協力、實干擔當,決戰決勝“迎亞運”道路建設核心任務,為杭州辦成一屆“中國特色、浙江風采、杭州韻味、精彩紛呈”的亞運會貢獻城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