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下午,在位于南太湖新區龍溪街道的浙江國能科技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車電池配套項目建設現場,街道服務專員翟錦昌一邊了解項目建設進展,一邊幫助建設方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我們的工作就是對轄區項目進行定點服務,從前期為項目落地騰出空間,到建設過程的及時跟進,最大程度幫助項目快速投產。”翟錦昌說。
國能科技新項目用地原屬于創祁模具的出租性廠房,大部分是“低小散”企業,常年效益低下。去年1月,新區通過工業土地全域治理提升行動,以“政府回收、退二優二”的方式盤活了該地塊,讓國能科技的新項目及時落地,并實現當月拿地、當月開工。“現在新項目的3幢廠房都已經結頂,正在進行內部建設,4月下旬主體驗收完成后,就可以開始裝修了。”該項目監理工程師嚴頌黎說。
近年來,新區不斷破解制約發展的關鍵要素,持續提高土地綜合利用率、拓展項目落地空間,實現“一招妙棋、滿盤皆活”。值得一提的是,在了解低效企業(用地)成因的基礎上,新區經發局根據每家企業、每宗用地的實際情況,實行掛圖作戰,“一企一策”抓好攻堅,將盤活資源與招商部門共享,優選項目落地,以重點難點項目的突破帶動面上整體工作的推進。
浙江吉勝弘達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的閑置廠房經過“騰籠換鳥”,被湖州衛藍科技有限公司租賃,用于固態電池項目的建設。前期,在新區多部門的服務下,項目順利通過了能評、環評、安評等工作。這幾天,工人們正在對生產設備進行調試,預計今年6月可以開始全面試生產。企業總經理田啟友說:“新區相關部門和服務專員都非常給力,全程服務對接。最主要的是當時提供給我們的廠房與新項目的生產線需求非常適配,為項目建設節省了不少時間。”
針對低效企業用地盤活處置,新區已經形成領導領銜、責任部門主抓、清單滾動推進的機制體制,為優質項目及時落地提供了資源要素保障。2020年10月以來,新區已完成處置低效企業47家,盤活土地4290.7畝,閑置廠房40余萬平方米。在盤活的土地上,累計招引落地新項目27個,新增備案投資超150億元,吉利商用車、天能鋰電池、衛藍科技等一批優質項目相繼落地,其中多個項目實現了當年開工、當年竣工、當年投產、當年升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