狹長的刀茅巷與鳳起路路口,一座江南院落橫空出世。粉墻黛瓦、古色古香,一側由中國工程院院士潘云鶴為母校題寫的“杭州市青春中學”,與正門口牌匾上的青綠色大字“青春學堂”交相輝映,讓行經此處的市民忍不住頻頻回頭。
告別上世紀80年代的陳舊校舍,這所百年沉淀的市中心老校開始煥發青春——最近學校傳來消息,新建的青春館即將投入使用。
家住刀茅巷的張女士看到這一變化喜出望外,因為女兒9月份即將入讀青春中學。“看著它一步步完成改造,我們的心也越來越踏實和篤定。”
斥資1.2個億 這所初中來了一次“大整容”
去年“提質強校”全面落地,選擇在家門口讀公辦初中的學生比例越來越高,公辦學校的硬軟件也在不斷更新。政府投入1.2億,經歷了一年多的改建與擴建,青春中學的新建校舍也迎來啟用。
記者帶著家長關心的問題提前探校,一睹這所老學校的新面貌。除了校門、圍墻的升級,學校多處教學樓、科技樓、藝術樓得到了翻新,還新建了青春館。
市中心老學校最大的弊病就是場地受限,無法為學生提供專用教室。這一問題在青春中學得到了改善。校長楊水生介紹,青春館以及改建后的教學樓內,增設了科學探究室、合唱教室、舞蹈教室、國畫書法室、手工教室、無人機室、3D打印室、計算機教室等30多間專用教室。學校在保留田徑場的同時,利用地下空間新建了標準室內籃球館、排球館;為豐富學生課余生活,開辟了占地一千多平方米的圖書館和創客空間;為提高學生就餐標準,改建的食堂可同時容納652人就餐。
“提質強校很大一個方面就是發揮學生特長、提升學生核心素養,這些教室和場地讓學生在校的學習品質和生活品質得到保障。”帶著記者來到簇新的食堂,楊校長透露,為保證學生營養,學校還特地聘請曾在五星級酒店服務過的大廚為學生掌勺。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科技樓內增設的校史館剛剛完成最后一輪修飾,雛形初顯。“煌煌青春,世紀學堂……奮進青春,砥礪前行……”館內由校內老師創作的《青春賦》散發著墨香,打開了學校封塵百年的歷史。可以看到,這所始創于1906年白衣寺的佛教小學堂,近年來涌現了兩院院士潘云鶴、世界冠軍傅園慧、全國冠軍盧亮等杰出校友,始終熠熠生輝。
不遠處,被教學樓環繞的一座山水小園林,與校門遙相呼應。“望幽”長廊小橋流水,“云鶴亭”“錢江碑”若隱若現。不少學生趁著午后陽光,坐在長廊、亭子里或休憩或閱讀。“這里是學生們最喜歡待的地方,也趁著這次機會進行了翻新,更有韻味了。”楊校長補充。
硬件升級后 為學校快速發展插上翅膀
硬件提升后,學校的軟件如何與之迅速匹配?楊校長說,軟件好不好,關鍵看師資和管理。多年來學校涌現出省秀、省春蠶獎、省骨干和市集榮譽的教師達60多人。目前學校師資正處于新老交替傳承的關鍵時期,教師梯隊的培養是學校的工作重點。
2019年,1965屆校友潘云鶴院士重回母校時一再叮嚀,杭州智慧城市的數字校園建設要從初中階段開始。在啟動智慧化校園工程,實現硬件上的智慧管理之外,學校更注重軟件上的提升,提升課堂教學高階思維含量,培養了一批愛智慧、講智慧的教師隊伍。
近日一個好消息傳來,學校科學教研組摘得“浙江省優秀教研組”稱號。科學教研組組長胡偉民說,整個團隊在全區中小學學科中脫穎而出,成為唯一一個獲獎團隊。僅23人的團隊以省春蠶獎、省市區等多位教壇新秀為引領,帶動中青年形成一支奮進的隊伍,在課題研究、常規教學以及教研上積極突破。近五年,全校老師斬獲70多項榮譽,學生多次榮獲省市比賽一等獎。學校教師團隊正在經歷一場新的蛻變,年輕老師們在這樣的氛圍中迅速成長。
在粉刷一新的教學樓間,“教人求真,學做真人”“讓每一個生命走向幸福”,兩條標語十分醒目。前一條是校訓,后一條是辦學愿景。為實現兩大目標,結合提質強校,學校進行微變革微創新,實施“黨建領航”,成立學生發展中心等五大中心,籌備創建四個學院。同時,實施“文化+”戰略,堅持“以文立校”,做好“青”系列、“古”系列文章,開展“非遺進校園”試點,擦亮“文化青春、活力青春、智慧青春、幸福青春、平安青春”品牌;在學生五項管理的落實上,學校不斷創新,實施作業分層、創建書香校園、開設學科閱覽室、成立家長讀書會。
楊校長介紹,2022年“青春”的關鍵詞是,提升品質、走向幸福。學校將以硬件改善為契機,將創建幸福班級、構建幸福課程、營造幸福校園、提升辦學品質。
幸福不幸福,學生最有發言權。802班學生蔡丁麒回憶,與當時的迷茫與糾結相比,現在他更加篤定了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兩年時間里,自己進步明顯,其間老師留意到他喜歡主持和演講,就鼓勵他加入學校記者社團,主持學校運動會、迎新晚會等大型活動。得到歷練后,他代表學校在區級市級比賽中拿獎拿到手軟。806班學生駱啟梁的家長對學校的精細管理點贊有加,尤其是保障學生安全方面,青春中學形成了值班干部、值周學生、黨員志愿者、家長志愿者和交警等五位一體的青春立體平安護校護學共同體。
接下去,學校將致力于“用課程點亮未來”,按照“學生發展需要什么,學校努力提供什么”的原則,科學構建“生命”“生活”“生存”“生長”“四生”幸福課程體系,推出青春期系列、民樂國學、未來家居、無人機、光伏發電等精品特色課程,為學生的自信生長提供幸福的人生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