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早上送完孩子來,下午孩子放學我就走,時間上很自由,平均月工資還有4千多元。”近日,在位于妙高街道二都街的光彩無縫內衣廠內,工人王喜芬在談論起家門口的這份工作時,顯得十分滿意。
光彩無縫內衣廠是遂昌一處來料加工點,它的工作場地并不大,300多平方米的空間里放置了30多臺平車,吸納了附近60多名婦女在此上班。來料加工的技術含量相對較低,報酬按件計算,加工時間靈活,成了很多中老年婦女家門口工作的首選。
近年來,遂昌通過培訓、實訓等途徑,不斷培育壯大來料加工經紀人和加工從業者兩支隊伍。目前,遂昌來料加工點已覆蓋全縣20個鄉鎮(街道),共培育經紀人380多名,發展加工從業者達23000多名。
來料加工經紀人吳小偉是經紀人里的“領頭羊”。2003年,吳小偉的第一個加工點在遂昌縣城成立。十多年來,他不僅帶動發展了30余名經紀人,還在北界、新路灣等16個鄉鎮(街道)成立起20多個來料加工點,幫助2000多名婦女在家門口實現就業。
來料加工是一個小產業,但在吳小偉看來,背后卻藏著大發展。2011年,吳小偉舍棄傳統的低回報來料加工模式,自創品牌,成立起遂昌龍躍繡品有限公司,逐步走上了自產自銷的道路,成功實現轉型。2021年,該公司全年銷售額達到了400多萬元。
作為遂昌來料加工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吳小偉可謂是遂昌來料加工業發展的見證者。如今,在越來越多優秀經紀人的帶領下,遂昌來料加工業正逐步實現從“來料加工”到“來樣加工”,再到“來單加工”,最后到“自創品牌”+文創+電商的快速升級,助農增收效應顯著提升。2021年,遂昌來料加工從業人員實現年均增收12109元。
“接下來,我們還將整合各方資源,結合農民素質培訓工程,每年對來料加工人員實施有針對性的技能培訓,同時積極拓展外地加工企業資源渠道,依托義烏聯絡處,全面對接義烏市場來料加工項目,鼓勵更多在外創業人員回鄉創辦來料加工企業,進一步提高來料加工的客單價、經紀人以及從業者數量,實現經濟、社會效益雙豐收。”縣婦聯副主席葉凌霄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