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線條要對齊,離開座位把凳放 。”
“課本統一放左側,從小到大擺整齊,其他用品放右側。”
2月23日,馬宅鎮中心小學“勞動技能比拼”大賽正式拉開帷幕。當日外面雪花飄飄,寒風凜冽,但比賽現場卻熱浪滾滾,熱鬧非凡。
活動中,該校學生人人參與、層層比拼。看!掃地比賽現場,裁判一聲令下,參賽選手便全神貫注地投入到比賽中,每位小選手準備充分,各個不甘落后,整個比賽緊張有序。比賽接近尾聲時,隨著裁判的倒計時數數,氣氛緊張又激烈,每位小選手動作迅速,各顯其能,不甘落后。再來看課桌凳、抽屜整理賽場,隨著裁判老師的一聲“開始”。同學們紛紛將書桌上提前打亂的學習用具以不同的方式裝進抽屜,有的同學一本一本地裝,急得小臉通紅;有的同學不緊不慢,把書和用具先在桌子上摞整齊,然后再整齊劃一的裝進抽屜。桌上的亂東西就這樣一件一件地不見了,在限定的比賽時間內,所有的選手都能把自己的物品整整齊齊地放入抽屜里,并能馬上調整好課桌凳,快速離場,等著評委老師打分。
“我已經練得很熟了,所以我肯定會又快又干凈。”賽前同學們自信滿滿。自從“雙減”實行后,該校十分重視實踐作業,學后托管時間孩子們基本完成了學科作業,回到家孩子們有了更多的時間來參與勞動實踐,積極當起了爸爸媽媽的小助手。有的學生掃地、拖地、擦桌子;有的學生收拾餐桌,洗刷碗筷;有的學生整理自己的床鋪和房間,做簡單的飯菜等等。“特別是這周的勞動技能課,讓孩子勞動更積極了。現在家務活會主動干了。”“我的活都被干了,我可以好好休息會了。”“孩子掃地好了很多,以前東掃掃,西掃掃,不干凈。現在速度很快,也能掃干凈了。”孩子們的變化家長們都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據悉,該校開學初提出了“1 周+1 月”習慣養成教育計劃,即一周掌握勞動技能,一月養成良好習慣。開學前,全校教師分年級組集體備好七節可操作性的勞動課。開學第一周的文化課全部改成勞動技能課。全校教師全體上陣,每班兩位教師,嚴格按照第一周勞動技能課程,從課桌凳、抽屜的整理、足球懸掛、葫蘆絲擺放,到撿垃圾、掃地、拖地、擦玻璃,再到課堂紀律、衛生習慣等有計劃、有層次反復訓練指導,讓學生們盡快掌握基本的勞動技能,養成良好的行為衛生習慣。同時學校會以全班技能過關、學生個人抽測、模擬情景考試等形式進行細化考核。
該校校長李進說道:“習慣養成教育是小學教育的重要任務。在新的學期里,我們將把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作為學校進行德育建設的有力切入點,從勞動技能入手,從細節抓起,從現在做起,扎實有效地進行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創出自己的特色,努力做到‘教孩子六年,想孩子六十年’,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譚伶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