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她被國家征召,調入北京冬奧會組委會,開展國家運動場館運行團隊籌備工作?,F在,她已成為北京冬奧會男子冰球比賽項目的隊陪監督,在服務冬奧會的同時,用自己的方式詮釋了美麗的青春……”這是一位父親在北京冬奧會開幕時,發在微信朋友圈里的一段話,字里行間充滿了對女兒的自豪。
這位讓父母為之驕傲的“90后”女孩子名叫曾南珊,祖籍江西贛州,從小與父母生活在東陽,2009年畢業于東陽中學,目前是復旦大學的研一學生,攻讀工商管理碩士(MBA)。
20日晚,舉世矚目的北京第24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圓滿閉幕。這場真正無與倫比的盛會,其背后凝聚著無數人的付出和心血。曾南珊就參與了本屆冬奧會冰球比賽項目工作,擔任男子冰球項目的隊陪監督。
與冬奧會親密接觸,曾南珊說,這是一種奇妙的緣分。從大二開始一直到大學畢業后的三四年時間,曾南珊在中國運動員教育基金會兼職擔任英文老師,主要輔導國家隊運動員和教練的英語口語。這期間,她結識了許多高水平運動員,他們來自冰球、游泳、跆拳道、網球、藝術體操等運動領域,多位是奧運冠軍、世界冠軍。
“我自己本身就是奧運會的忠實觀眾,平時就喜歡看一些體育比賽。結識這些運動員之后,對體育精神有了更深刻的感觸。”曾南珊說,“運動員真的付出了很多,不同項目的運動員,其性格特點和行為方式不同,個性優勢也不同。除了天賦,他們更有常人很難具備的刻苦勤奮以及頑強拼搏等品質,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冬奧會選拔隊陪,對英語和體育知識都有較高的要求。2021年末,憑著優異的成績,曾南珊脫穎而出,被征召擔任北京冬奧會組委會國家體育館場館運行團隊冰球比賽項目隊陪監督。
隊陪指的是隊伍陪同。每支參賽的國家隊都配備兩名隊陪,他們直接與運動員、教練、器材師、隨隊官員等對接,及時將這些人員的需求反饋給相關業務部門,包括訓練及比賽的日程安排、交通需求、在場館內的各種其他需求等。在訓練及比賽時,隊陪要負責隊伍流線引導,還要引導運動員參加興奮劑檢查、媒體采訪等,幫助協調解決問題。
“我之前一直期待作為觀眾參與冬奧會,沒想到竟然能成為工作人員,這對我來說大概是‘一輩子一次’的經歷,所以我完全沒有猶豫就來了。”曾南珊說,隊陪是運動隊和競賽管理團隊、場館運營團隊等相關部門溝通的橋梁與紐帶,直面各國的運動員,工作非常瑣碎,但又非常重要,從某種程度上甚至代表了中國的形象。
為了疫情防控,運動員、后勤人員、志愿者和媒體在整個北京冬奧會及冬殘奧會期間,都處于“氣泡式”閉環管理之中。1月19日,曾南珊進入閉環工作,隨著國外運動員隊伍陸續入駐,她的工作變得一天比一天繁忙。
曾南珊說,出于種種原因,大學畢業之后,她并沒有直接就業于體育行業,多少有點遺憾。這次參加冬奧會隊陪工作,有種圓夢的感覺,而且見到了老朋友,認識了新朋友。
整個隊陪團隊非常年輕也很有活力,雖然每天工作中都會碰到許多難題,但大家都一起扛了下來。而在工作間隙,大家也有機會觀看世界最高水平的男子冰球隊伍的訓練和比賽。曾南珊表示,冰球非常有魅力,冰球文化非常有趣,尤其是各國運動員交換徽章的經歷讓她非常難忘。
“冬奧會期間,每天都很繁忙,有時我們開玩笑說自己像是‘聯合國’協調員,也經常在‘救火’。”曾南珊說,服務冬奧會,累并快樂著,這是一生難忘的美好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