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節后開工以來,何淵巍木雕工作室(以下簡稱“工作室”)就忙于新一年的作品制作,其中之一是采用傳統工藝雕刻花瓶。負責人何淵巍說,完成作品后,將爭取把作品帶到各大展銷會上展出。
何淵巍是國家二級技師、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金華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東陽木雕”代表性傳承人、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負責人,擁有省工藝美術優秀人才、東陽工匠、市拔尖人才等多個榮譽稱號。因為喜歡美術,加之東陽木雕環境的熏陶,何淵巍從16歲那年就開始學習木雕,雕刀一握就是30多年。
2006年,何淵巍自立門戶開設工作室。他對工作室的理解是,提高自身的道德情操,賦予作品家國情懷,把最新的工藝制造理念與傳統手工藝結合,傳承木雕技藝,培養具有創新意識的現代工匠,把傳統木雕手工藝帶上更大的舞臺。工作室內展示著他的一件壁掛式木雕作品,作品中心位置雕刻了一名手握毛筆、目光專注的少年,上方題字“心憂天下 敢為人先”,下方寫著“奮進”二字,傳遞著何淵巍的家國情懷。
工作室成立后,何淵巍的思路更開闊了,不斷將自己的想法付諸實踐。“木雕不像敲鐵皮,除了用力,更要用心。”在他的認知中,木雕有其文化的承載性、話語性,自己要有傳承擔當,工作室也一直以此為使命。
工作室面積達1500平方米,設有備料區、開料區、烘干區、刨料壓料區、木工車間、全手工雕刻區、打磨車區、成品穩定區、完成品區、作品展示廳、辦公區等。這些年,何淵巍始終堅持用傳統工藝純手工制作作品,他對自己的定位是手藝人。不管春夏秋冬,他每天早上5點多就要起來做雕刻。
為創作出更好的作品,何淵巍勤學苦練,默默鉆研。有一次,他想創作一件牡丹圖木雕。為了雕出牡丹花雍容華貴的氣韻,他多次乘車到北京、河南洛陽等地賞花寫生,仔細體味“百花之王”的色彩、花型和姿容。
為尋求技法突破,何淵巍拜入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吳初偉門下,還到原浙江廣廈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學習木雕設計與制作。除了不斷磨煉雕刻技法,他也注重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著有《兼愛世人之愛的木雕工藝與現代裝飾》《打造品質木雕,走特色創新之路》等論文。
多年來,何淵巍致力于培養東陽木雕接班人,至今已帶徒8人。工作室有成員20人,其中殘疾人1人、下崗再就業者3人。平時,工作室經常舉辦理論學習班、木雕技能培訓班,鼓勵大家參加各級技能比武。在這個大家庭里,成員們相互交流探討,又在各自擅長的領域持續精進。
何淵巍說,好的木雕作品一定要形神兼備,以神統形,以韻傳神,才具有表現力。在追求改變和進步的同時,何淵巍也經常鼓勵工作室成員大膽創新。每天上班前,他會先和大家交流想法,再去現場查看,探討設想的可行性。他經常說:“一個人的靈感有限,我設計的并不一定是最完美的。只有大家的思想一起碰撞,才能產生更多創意的火花。”
憑借不斷精進的技藝和創新的立意,工作室的作品在國內外各類各級展覽中獲得金、銀、銅獎50多項,木雕作品落地屏《連年有馀》被東陽中國木雕博物館收藏。
去年,工作室在湖南的一項樓房中式裝飾工程完工,共耗費2年多時間。該工程以傳統工藝純手工打造,在當地贏得了好口碑。何淵巍說,今年工作室的重點之一是繼續在家裝方面耕耘,強調純手工打造,守護最純粹的手工藝,讓木雕作品進入千家萬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