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以來,赤溪街道以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平臺建設為基礎,努力打造集思想引領、道德教化、文化傳承、新風尚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服務居民的綜合性平臺,因地制宜開展各類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推動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文化振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基本情況
赤溪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地點設在街道新建文化站內,于2019年掛牌成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占地約3.5畝,主要由主樓、多功能放映廳和露天舞臺三部分組成。每周二-周日的早8:30到晚5點對外開放。
主樓,占地面積300平米,建設面積600平米,共兩層,一樓為多功能活動室,集舞蹈排練室、體育活動、團隊活動為一體。另設圖書室,共有5000余冊書,可容納60余人同時使用,提供借閱功能。二樓設置書畫社、鄉賢館,赤溪自古秉承耕讀傳家之風,人才輩出。鄉賢館的建立不僅為鄉賢和家鄉搭建了感情紐帶也為弘揚優秀鄉賢精神,凝聚鄉賢力量,起到積極作用。
實踐所設置多功能放映廳,共設有176個座位,主要用于文藝匯演、集體觀影、故事會、匯報會等。
廣場設置露天舞臺,平時主要是用于戶外文藝匯演所用,更多時候是提供給居民開展戶外文體活動。
二、特色亮點
近年來,借助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區建設,赤溪街道充分整合現有資源,打造1+11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著力打造1處示范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按照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的思路模式,以“有場地、有制度、有計劃、有標志、有人員、有資料”的要求,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平臺建設。通過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和志愿隊伍互動的方式,將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街道各黨組織、文明機關等資源整合起來,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和共享。
三、品牌打造。
目前,街道實踐所已建立隊伍8支,村級實踐站隊伍36支,總人數369人。依托現有的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在原有街道、社區志愿隊伍基礎上,整合機關、企業、農村人才,按照專業+草根相互補充、專職+業余相互輔助的原則,不斷發展壯大村級文明實踐隊伍。各支隊伍積極開展理論政策宣傳、社會文明帶動、生產技術志指導、困難群眾幫扶、人居環境改造金融服務等志愿服務活動。2021年以來,我街道已開展各項志愿活動260余次,參與志愿者達1000余人次。通過組織具有本地特色的荷花節、龍蝦節等主題實踐活動,用活動感染群眾,增強群眾的認同感、歸屬感,匯聚起向上發展的強大精神動力。新時代文明志愿隊以群眾需求為導向開展實踐活動,投身新時代文明建設,打通了干部與居民溝通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