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舊電池是有害垃圾,要投放到‘兩定四分’點的紅色垃圾桶里……”這幾天,在游埠鎮,一群身穿紅馬甲的志愿者格外引人注意,他們走街串巷,開展垃圾分類宣傳,成了一道亮麗風景。
新年伊始,游埠鎮就組織黨員、執法隊員為村民送上“一封信、一福字、一指南”垃圾分類三重“大禮包”,以“有形的正能量”激活群眾力量,推廣垃圾分類新時尚。其中,“一封信”即《游埠鎮垃圾分類倡議書》,倡導村民從點滴小事做起,爭做垃圾分類的宣傳員、參與者和先行者,人人爭當行動者;“一福字”則是垃圾分類“新年福”,“綠色環保福”時刻傳遞著“垃圾分類、從我做起”的理念,垃圾分類氛圍“觸手可尋”;一指南是“操作指南”,通俗易懂的分類圖例讓村民把垃圾分類學在指尖、記在心頭,引導村民把新年的每一天都過得綠色、環保、低碳、健康。
“這份禮包,讓我更清楚參與垃圾分類的責任與義務。”游埠鎮洋港村村民邵小英在收到垃圾分類“大禮包”后說。作為村里的網格員,她將帶頭嚴格落實垃圾分類,在工作生活中發揮先鋒模范作用。
“通過發放垃圾分類大禮包,我們上門宣傳垃圾分類,積極倡導‘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的環保理念,有利于建立健全縱向到底、橫向到邊、上下聯動的垃圾分類全民參與格局。”游埠鎮相關負責人說,做好垃圾分類,老百姓是回避不開的責任承擔者,也是不能缺席的行動參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