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治有體,施治有序。回望過去的五年,一張新型社會治理的發展藍圖在紹興日漸清晰。
2020年5月,我市被中央政法委確定為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第一期試點城市。在此基礎上,我市自我加壓,將目標牢牢鎖定在爭創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標桿城市,從理念、制度、方式、模式等方面,全方位探索創新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
從試點到標桿,紹興始終堅持一大“法寶”:高站位謀劃新時代“楓橋經驗”全市域升級版。
作為“楓橋經驗”發源地的紹興,自覺扛起使命擔當,圍繞“體系化”,探索實踐黨建引領下的總體布局,推動實現從碎片化治理向整體性、系統性治理的轉變;圍繞“全域化”,探索實踐聯建聯創的工作載體,推動實現從“盆景”向“風景”的轉變、從農村基層到城市社區的拓展覆蓋;圍繞“指標化”,探索實踐“楓橋指數”評價標準,推動實現從粗放式管理向精細化治理的轉變;圍繞“實體化”,探索實踐新型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體系建設,推動實現從“無形經驗”向“有形實體”的轉變;圍繞“數字化”,探索實踐智能治理方式,推動實現從傳統治理向智慧治理的轉變。去年11月,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被寫入其中。
從試點到標桿,紹興始終強化一大支撐:高效能構建智慧化市域社會治理模式。
在越城區綜合信息指揮中心,73平方米的數字大屏上不斷更新和變換的數字,記錄著連日來越城區城市運行概況、實時交通路況以及群眾反映的熱點問題等。該平臺整合平安信息系統、基層治理四平臺、智慧城管、12345政務熱線等信息平臺,互聯共通12個部門的數據,推動縱向聯動和橫向協同治理。
近年來,我市搶抓數字化新機遇,將“整體智治”等新發展理念貫穿市域社會治理全過程、各領域;深入實施一批社會治理智能化應用項目,大力推進公安情指行一體化、智慧法院、智慧檢務等建設,智慧化治理領域不斷拓展。高標準建設貫穿市、縣、鎮、村四級,即時感知、全域聯動、一網統管、一體指揮的市域社會智治中樞。
從試點到標桿,紹興始終突出一個導向:高效協同推動人民幸福感提升。
2021年,全市共辦理戶籍業務39.28萬件,同比增長13.68%,其中“跨省通辦”業務51345件,同比增長45.78%。
改變的是方式方法,不變的是執政為民的初心使命。上虞區公安分局百官派出所面對轄區人口多、商家多的復雜治安形勢,將點亮一盞燈、南豐大媽、餓了么等12支義警隊伍凝聚在一起,探索“人人想參與、人人能出力、人人有收獲”的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之路,有效破解了責任不清、力量不足、聯動不夠等基層治理難題。去年,轄區刑事治安警情同比下降近10%,矛盾糾紛同比下降近15%。
2021年12月15日,在北京召開的平安中國建設表彰大會上,紹興被授牌平安中國建設示范市。紹興已連續13年成功創建“平安市”,全市實現平安區、縣(市)“滿堂紅”、“平安金鼎”大滿貫,群眾安全滿意度保持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