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為更好地保護歷史建筑,延續歷史文脈,提升城市品質,嘉興公布了市區第五批歷史建筑名單。該名單共包括6處建筑,其中秀洲區有3處入選,分別是位于王店鎮的原王店糧倉,位于洪合鎮的洪合長壽橋,以及位于王江涇鎮的一宿古庵。
歷史建筑作為城市傳統文化的精髓凝結,是城市不可再生的獨特資源,也是影響城市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因素。秀洲區的這3處建筑,在建筑類別上包括了倉儲建筑、橋梁建筑、寺廟宗教建筑等。
原王店糧倉建于上世紀八十年代,位于秀洲區王店鎮糧站內,該糧倉是王店周邊地區糧食集中儲存和運輸中轉的重要設施。2002年,隨著當時的糧倉所有者原王店糧管所改制,糧倉群停止使用。目前糧倉布局完整,建筑結構特色鮮明,現狀整體保存完整。建筑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具有較高的歷史和科學價值。
洪合長壽橋位于洪合鎮鳳橋村蔡家浜,南北走向,單孔梁式石板橋,橋面由兩塊石板組成。長壽橋橋墩處有一石雕圓月,用于測量水位,根據水位到達圓月的位置,判斷河堤是否需要加高加固,以防洪水泛濫,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具有較高的歷史和科學價值。
一宿古庵位于王江涇鎮聞川社區長虹橋西堍長虹古寺內。明初在庵北建有城隍廟,相傳朱元璋為紀念自己與劉伯溫在此相遇而敕建,又相傳乾隆皇帝曾在此住過一夜,改名為一宿庵(2000年更名為長虹古寺)。一宿庵的始建年代不詳,清咸豐年間遭兵毀,同治年間重建,到光緒年間又募銀四千二百余兩重建,并筑有五桂軒、晚霞閣等,古詩“祗園半每訪煙霞,一宿高僧今在耶,獨樹婆娑八百載,忽飛清影落誰家”便是真實寫照。現一宿庵的前殿設有四大金剛和建造此庵的石碑,庵前有一棵古銀杏(古樹名木),歷史價值較高。
2010年至今,嘉興市政府已公布了五批市區歷史建筑,其中秀洲區現存歷史建筑共59處。前四批歷史建筑在2021年已完成測繪建檔掛牌工作,接下來將對新增的3處第五批歷史建筑進行測繪建檔并設置保護標志牌,同時實行歷史建筑季度巡查制度,切實做好歷史建筑保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