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他們堅守初心,砥礪奮進。這一年,他們踏石留印,步履鏗鏘。這一年,他們忠誠履職,成績斐然。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是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起步之年。面對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和經濟下行壓力,昆陽鎮展現了“千磨萬擊還堅勁”的干勁與韌勁,全面完成了年初既定的目標任務。2021年,全鎮實現固定資產投資73.67億元、規上工業總產值50.75億元、財政(稅收)總收入13.74億元。
2022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之年,昆陽鎮錨定目標不放松,雷厲風行抓落實,爭取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增長15%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以上、財政總收入增長12%以上、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10%和12%以上。
回眸2021年
筑牢經濟發展“ 基本盤 ”
2021年,昆陽鎮深入推進制造業“重塑”和戰略新興產業培育計劃,完成“機器換人”“四新產業”“數字經濟”項目15個,申報國家高新技術企業9家,完成率225%,新增“四上”企業26家,規上工業研發費用支出增速21.43%,喬治白智能倉儲項目二期加快推進,一鳴獲評國家級綠色工廠。
“過去的一年,我們堅持將創新作為驅動產業轉型的最強引擎,產業發展態勢強勁,‘工業強鎮’跑出加速度,走出了一條創新驅動的產業發展之路。”該鎮有關負責人介紹,該鎮積極培育時尚消費、夜間消費、文旅消費等新業態,數字商務產業園一期投用,城東五星級酒店竣工結頂,三和開元大酒店獲評金樹葉級綠色旅游飯店。1~12月,全鎮完成限上批零住餐業銷售(營業)額54.07億元,限上社會銷售品零售總額21.73億元,規上營利性服務業營業收入3.34億元,總量均位列全縣第一。持續發展總部經濟,完成總部回歸實繳稅收1.80億元、新增稅收1.12億元,均超額完成全年任務。
◤ 打好招大引強“ 主動戰 ”
強化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引進億元以上項目3個,1~12月,實現省外回歸到位資金18.2億元。
堅持一個項目一個專班,44個縣級以上重大項目全速推進,無一逾期,累計完成項目投資超60億元,一鳴生態健康谷項目在市“六比”競賽中取得第二名的好成績。
緊抓人才第一要素,迭代升級鎮級“人才金十條”,招博引碩52人,一鳴公司入選省級領軍型創新團隊。
深化“拓空間強保障”專項行動,累計完成政策處理交地任務3175畝,清理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3915畝,完成商住用地出讓439畝,出讓金達36.1億元。
◤ 跑出城鄉發展“ 加速度 ”
國土公寓、九凰花苑、朝陽花苑等5個老舊小區改造工程有序推進,人民路橋梁拓寬工程順利完工,昆鰲路拓寬工程全速推進,象口安置房、平師路安置房交付使用,西直街G04、G07安置房順利完成結頂……2021年,昆陽鎮唱響老城、新城協調發展“雙城記”,加快老城有機更新。
“去年,我們打造高標準生態新城,一環路、經五路、三號路等10條道路開工建設,市民公園順利開園,城美了,樓靚了,路寬了,人民生活更幸福了。”該負責人表示。
過去的一年里,昆陽鎮以文明的力量滋養和支撐全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全年累計發動黨員、干部、志愿者11.4萬人次,其中,高質量開展文明素質提升、城鄉環境提質“雙十大行動”,聯東、龍河農貿市場面貌煥然一新。
2021年,湖嶼村率全省之先打通“省市縣鎮村”五級平臺,數字駕駛艙模式全市推廣,形成鄉村管理者高效協同辦公的“鄉村大腦”,這是昆陽鎮未來鄉村建設工作的一個縮影。過去的一年,昆陽鎮35個項目全部完工,上林垟村獲評全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省文明村,鳴山村獲評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國文明村。
◤ 按下改善民生“ 加速鍵 ”
沿著瑞平塘河(昆陽片區)行進,不難發現,后垟底河、鳴一河、水郭河等河口于近日紛紛設置了緩沖帶,河岸邊也種上了挺水植物,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
據了解,從2021年7月26日起,我縣投資約5500萬元,啟動了瑞平塘河(昆陽片)水生態修復工程,目前已基本完工。同時,系統推進水環境綜合治理,全面打好11項“組合拳”,嚴格落實47項具體舉措,完成14個生活小區和2個工業園區“污水零直排”建設。
民生無小事。2021年,昆陽鎮民生供給提質擴面,縣機關幼兒園新城分園、昆二中(二期)等項目建成投用,昆陽中心養老院(一期)主體完工,昆陽一小、昆陽二幼、縣婦幼保健院、體育場、雅山歷史文化建筑集聚點等29個文教體衛項目全速推進。
持續深化“1+8”重點領域安全生產和“1+7”消防安全領域專項整治,安全生產事故數、死亡人數同比下降40%、11.1%。
迭代升級“全科網格2.0”,以“大數據建格”理念構建1618個紅色微網格,基層社會治理更加精準高效。
奮進2022年
打好“能級躍升”系統戰
高質量編制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繼續實施“大建大美”“精建精美”行動,實施城市品質提升工程,深化坡南歷史文化街區、鳴山非遺街區等特色商業街區創建,實施“塘河夜游”項目建設。
城東五星級酒店建成營業,開工建設總部經濟大樓和教育總部大樓,堅持“大干交通,干大交通”,實施主城區老舊道路綜合提升工程和農村道路提升工程。
全域繪美生態畫卷,持續推進全國文明城市創建三年行動計劃,加快全域“無廢城市”創建,建設省級高標準生活垃圾示范村2個以上,開展碳達峰“十大行動”。
打好“發展提質”主動戰
繼續做優傳統產業,做大新興產業,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做優做強企業梯隊,推動小微企業規模化發展,力爭新增億元企業2家、規上企業8家、“隱形冠軍”培育企業3家、“專精特新”企業20家。
全力謀劃城西智創產業園和104西過境產業園,全力推進省重大產業項目建成投用,深化“畝均效益”改革,打造規上企業孵化基地。
強化數字商務平臺引領作用,聚焦省“152”工程、省重大產業項目、市制造業“251”工程,積極培育總部經濟,進一步強化項目保障,實施融資暢通工程。
打好“創新驅動”突圍戰
豐富科創載體,支持規上企業、科技型企業建立研發機構。育強企業創新主體,深入實施科技企業“雙倍增”“雙邁進”“三清零”計劃。
大力實施數字經濟“一號工程”,打造人才聚集高地,構建全生命周期人才服務體系。落實“一件事”人才服務改革,瞄準“高精尖缺”。
打好“鄉村振興”持久戰
深入實施農業“品牌化”戰略,大力扶持奶業、茶葉、葡萄、稻蝦等特色產業。
持續抓好全域環境整治,一體推進美麗田園、美麗村莊、美麗河湖、美麗庭院建設與美麗經濟發展。
以鄉村振興集成改革、人居環境示范提升兩項省級試點為契機,探索農村土地、農業經營、農村金融等多領域改革。
全面構建“田園創業,多元增收”的未來生產場景,大力推進上林垟農耕文化研學基地、湖嶼卡丁車基地、官岙邸康養民宿基地建設。
打好“民生事業”提升戰
持續推進社會保險擴面,實現醫療保險、養老保險法定人群基本全覆蓋,工傷、失業保險參保人數持續擴大。完善低保制度,探索兜底救助向多樣化保障轉變,探索完善第三次分配機制。
加大對學校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加快新城幼兒園、昆陽三幼、昆陽一小新城校區等重點教育項目建設。抓好C29城市書房和坡南城市書房建設,改造提升鎮文化服務中心,投入使用中心養老院和福利中心養老院。
啟動并完成5個老舊小區改造,有序推進西直街、南門片等11個安置房項目。持續推進“鎮村一體、條抓塊統”改革工作,深化放管服改革。做好政務服務2.0推廣工作,進一步完善“四個平臺”網絡機制建設。
打好“固本強基”陣地戰
持續深化“全面防控+精密智控+網格智控”機制,更加精準迅速地做好流調、排查、檢測和人員定位等工作,建立健全常態化疫情防控機制,加強各類重點區域和重點場所管控,加強活動舉辦管理、核酸檢測能力建設、醫療機構防控、新冠疫苗接種等工作。
推動“152”體系與基層治理整體貫通,啟動智慧大樓建設,對接“141”縣域社會治理體系,健全“1+X”矛盾多元化解機制。不斷完善“百姓碼+紅色微網格”體系,打造“鄉村智治”模式。
構建安全生產、消防安全、防汛防臺一體化推進的大安全體系。深化“全科網格2.0版”應用,建立集環保督政、四個平臺、網絡輿情及行政訴訟等多方面工作一體的大信訪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