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溫州市甌海區外國語學校副校長金樂環召集教師對各年級勞動教育細化校本課程方案。“在固定的勞動教育課和家庭習慣養成記錄外,我們還在校園里開辟了十畝田地‘樂活星球’,每個班級自行設計方案開辟好屬于班級的田地。”金樂環說。
不止甌海區外國語學校,龍港市白沙小學開展“家長進課堂”活動,探索家長陪伴孩子勞動;溫州市廣場路小學與溫州市上戍小學結對,讓城鎮學生體驗農村生活,讓農村學生到城鎮參與工業、商業和服務業實踐體驗……臨近開學,溫州各中小學紛紛亮出勞動教育課的個性方案。
推進中小學勞動教育,持續開展中小學生勞動素養發展狀況監測,是“雙減”實施中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重要內容。溫州近日印發《溫州市中小學勞動教育行動方案》,并配套列出《中小學日常生活勞動清單》和《中小學職業體驗項目清單》“雙清單”,明確構建以學校為主導、家庭為基礎、社會為依托的新時代勞動教育體系,新學期全市中小學每周開展不少于1個課時的勞動教育課程,每學年設立主題勞動周,內容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相融合。
《中小學日常生活勞動清單》分年級設置培養目標,讓勞動培養有了標尺。“清單”圍繞衣食住行用等家務勞動方面,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中(中職)按年級梳理必會和引導掌握的日常生活勞動技能。每學年必會項目1至2項,通過家校聯動評價,做到人人過關。“孩子的全面發展不僅是學好課本知識,還要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這對于迫切想要做好家庭教育的家長來說太及時了。”一名學生家長說。
為了解決學校在開展勞動教育中遇到的資源匱乏和重復建設等問題,溫州創造性地將覆蓋全市范圍的一批中職學校納入職業體驗類勞動基地,通過開放共享形式,供全市中小學按需預約使用。(記者 周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