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年春節假期,來甬與親朋團聚的人多少?回老家過年的人有多少?百度地圖遷徙大數據顯示,春運開始至節前的約兩周時間里,寧波的遷入規模指數穩定地保持在1.2-1.5之間,約為上年同期的1.5倍。而遷出規模指數在1月27日達到6.334的峰值,約為上年同期的2.5倍,與2019年旗鼓相當。
這說明,虎年春節,回老家過年的新寧波人越來越接近疫情發生前的數量,“留甬過年”人數較2021年有所減少。
虎年春節的寧波“來的少,走的多”
盤點虎年春節寧波的出行情況,還得從1月17日開始的春運說起。
1月17日至1月31日(除夕),寧波的遷徙規模明顯高于上年,且遷出規模的增勢比遷入規模更為迅猛。
在長達兩周的節前春運期間,寧波的遷入規模指數基本穩定持平,和前三年形成差距相仿的“平行線”。以臘月廿五為例,寧波的遷入規模指數為1.277,為2019年同期的84%,比2021年同期高出50%。其余幾天的情況大致相仿。
同期的遷出規模指數基本保持在去年同期的2倍以上,在臘月廿五甚至超過了2019年的峰值。隨后幾天的“反轉”回落,可能與杭州出現的確診病例有關,“隔壁城市”疫情突然來襲,打亂了不少人的返鄉計劃。
總體來看,虎年春節寧波的人口遷徙可以概括為“來的少,走的多”。雖然疫情的影響不可避免,但隨著疫情總體形勢向好,牛年春節未與家人團聚的許多新寧波人,虎年春節回家過年的意愿相當強烈。由此推測,今年留在寧波就地過年的新寧波人應該要比去年少一些。
有趣的是,盡管春運返鄉熱情恢復,但春節假期寧波居民的城際流動依舊遇冷。特別是除夕至正月初二,寧波的遷入規模指數基本和2021年重疊,均不超過1.0,不到2019年的40%,直到正月初五、初六的返程高峰,才上漲至與2019年“肩并肩”的水平。
分析認為,在疫情發生前的2019年,很多寧波居民會把出門旅游作為歡度春節的主要項目。此后,受疫情影響,大家更愿意在“家門口”轉轉。
外來務工人員返鄉規模增加
從遷徙的來源地和目的地看,春節長假初期來到寧波的人群,約80%來自江浙滬“包郵區”;而遷出寧波的朋友,去向多為安徽、江西、河南等勞務輸出大省。
長假首日(除夕),上海、紹興、杭州三地成為寧波排名前三的人員遷入來源地,合計占比約40%,意味著當天來到寧波的每5個人中,就有2個人來自這三座城市。緊隨其后的是臺州、舟山、嘉興、金華等省內兄弟城市。
這一排序與去年大不相同。2021年除夕,在遷入寧波的人員中,71.16%來自省內,其中杭州占比高達28.74%。其中的原因是去年提倡減少跨省流動,給杭州創造“霸榜”的條件。今年防疫形勢變化,讓更多在上海打拼的寧波人順利回家,至于自杭返甬的小伙伴,難免被疫情絆住了腳步。
在當天遷出寧波排名前15的遷出目的地中,阜陽、上饒、商丘、亳州、宿州等勞務輸出大市榜上有名,而這些城市也是在正月初六遷入寧波的主要人員來源地。他們中的許多人,很可能在牛年春節時響應“留甬過年”的號召。在2021年除夕的遷出目的地中,安徽、江西、河南這三個勞務輸出大省,合計占比為25%,今年這一比例提升至30%,再加上有更多人提前返鄉,再次佐證今年“留甬過年”的新寧波人有所減少。
正月初四成為就餐休閑高峰
由于“留甬過年”人數的減少,今年寧波春節假期,城內出行強度不及去年,但依然保持在3.3-3.9的平穩區間,為2019年同期的1.5倍左右,與2020年相比更有著天壤之別。走在寧波街頭,還是有許多熱鬧的去處。
一組消費數據與之相呼應。今年春節假期,寧波居民的購買力持續釋放,全市50家重點樣本企業在7天內累計實現銷售額10.12億元,雖然比去年同期略降2.2%,但比2019年增長了29.5%,其中“吃穿用”的購銷最為火爆,“春節檔”電影票房表現喜人。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寧波居民就地“買買買”的消費力,和城內出行強度呈正相關。
同時,天氣對居民的出行也有著巨大影響。今年春節,寧波的就餐休閑出行強度指數在正月初四達到高峰,高出去年同期2.3%,而去年的峰值出現在正月初二、初三。這可能是由于今年陰雨連綿的天氣,讓大家選擇先“宅家”盡享天倫之樂,待到正月初四放晴后再出門體驗假期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