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每一個創業夢想,做創業者背后的創業者,這是施旻濤創業的初衷,也是他始終堅持的方向。
2007年,施旻濤開始從事幫助企業申報專利和項目的工作。累積一定經驗后,他進入一家當時全國最大的大學生創業孵化示范基地負責園區運營管理。2014年,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大環境下,施旻濤決定自己干。
在開發區施旻濤創立了杭州因諾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他帶著團隊頻繁跑企業,了解企業需求。“我們要用眼睛去看、用腳步去量,才能真正知企業所難、解企業所惑。”施旻濤說,在他的手機中,密密麻麻的全部都是與企業間的交流記錄,“幾百條消息待處理、一天接上百個企業電話都是家常便飯,這也證明我們的服務是被認可的,是他們需要的。”
最開始,公司為企業提供的主要是物業、項目申報等較為基礎的服務,后來逐漸拓展為投融資對接、人才招引、技能培訓等多管齊下的綜合性服務。“尤其是一些初創企業,特別需要訂單,剛好一些上游企業也有這種需求,而我們對雙方情況都比較清楚,這個匹配溝通的過程就大大縮短了。”施旻濤說。
在施旻濤看來,做孵化園區這一行就像是種樹,從一顆種子開始精心培育,然后看著它逐漸長成參天大樹。目前,“因諾科技”在杭州地區已完成了從苗圃到孵化器到加速器到產業園的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載體布局,旗下運營服務9個產業空間,累計運營面積近50萬平方米,包括一個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和兩個省級小微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園,并在產業空間運營的基礎上搭建企業服務、供應鏈服務、金融服務和人才服務四大業務板塊,服務企業600多家,累計服務人才項目逾3000個。近年來,“因諾科技”運營園區共計培育新三板掛牌企業5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45家,引培區級以上人才項目31個。
在服務企業的過程中,施旻濤能夠更加細致地了解到企業存在的問題和創業者、企業家的所期所盼。對于施旻濤來說,政協委員的身份意味著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同時也是一個非常好的建言獻策渠道。今年“兩會”期間,他將提交“關于切實強化校地合作助力臨平高質量發展的建議”提案,提議結合臨平區產業發展定位,持續加強與杭城高校特別是下沙大學城的工科院校,在人才培育、項目招引、校友經濟等方面的聯動,更好地鞏固既有成果、放大長遠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