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由省市民宗部門統籌指導、北侖區委統戰部(民宗局)承擔實施,全省首個民族工作數字化應用項目“浙里民族團結石榴紅”駕駛艙平臺及“浙里辦”平臺“浙里石榴紅”服務端,在北侖區正式上線運行。該項目旨在以“數字賦能”提升全省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管理水平,為浙江努力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省提供數智支撐。省民宗委副主任、一級巡視員陳振華,市委統戰部副部長、民宗局局長金黎萍,區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吳艷芳,北侖區副區長程展出席上線儀式并講話。
該項目通過平臺集成、流程再造、數據賦能,致力為少數民族群眾提供系統高效、便捷優質的智慧化服務。項目建設內容主要以“1+1+3+2”為架構,即:1個數據集成平臺(“石榴紅總覽”),1個研判分析平臺(“石榴紅研判分析”),3個子場景(“石榴紅品牌”“石榴紅365”“之江石榴籽”)和2個移動端(“浙里辦”服務端、“浙政釘”管理端)。
此次上線的“浙里辦”平臺“浙里石榴紅”服務端包含“生活一件事”“有事找社工”“技能培訓”“就業創業”等10個服務板塊,重點為來浙少數民族群眾提供通用語言文字和專項職業技能培訓、就業創業精準服務、吃穿住行等清單服務,以及居住證辦理、戶口遷移、醫保、社保、入學、婚姻等“一站式”服務內容,讓各民族群眾“進得來、留得住、富得起、融得好”,進一步提升歸屬感、獲得感、幸福感。
該項目數字駕駛艙平臺包含“石榴紅總覽”“石榴紅品牌”“石榴紅365”“石榴紅研判分析”“之江石榴籽”五大模塊。通過跨層級、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數據互通和信息歸集,目前已接入公安、民政、人社、教育、矛調5個部門12項相關數據1574條,可有效發揮指標監測、決策參考、預警處理等功能作用,為民族工作決策參考、預警處理提供數據分析研判基礎。
作為全省典型的輸入型少數民族散居地區,北侖區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持續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近年來已形成“四微”工作法、“米娜工作室”“五位一體”協同機制等一批民族工作全國品牌,榮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等。目前正推進全國首個基層民族工作標準化試點項目,成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先行的“浙江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