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義務教育階段作業改革實驗區名單公布,紹興市上虞區榜上有名,成為全省13個、紹興市唯一的改革實驗區。
作為全省義教段作業改革實驗區,我區改革主題為:技術支持下的學科大單元作業設計與實施。
去年下半年,隨著“雙減”政策落地,區教體局多措并舉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同時借助技術支持,探索作業的科學設計與有效實施,保障教育質量穩步提升,并日漸探索出區域教育質量整體、優質、均衡發展新的實踐樣本。
“我們認為的‘技術’,首先指的是支持項目研討活動以及成果保存、優化的信息技術及平臺;其次是選擇、設計、確定、分析和調整學科作業內容與實施的要素、途徑、形式等。”昨日,區教體局相關負責人如此解讀改革中的要素。他同時解釋:“學科大單元作業設計與實施”是指在教材單元教學中,在學科主題的整體視域下,對學生的課后作業作階段性的設計和實施,體現學科知識學習和能力培養的結構化和體系化。
為確保改革項目順利實施,我區將分規范期、特色期、示范期三個階段有序推進,并抓好“圍繞學科大單元繪制知識總圖譜”“制定與明晰教材單元目標”“梳理規劃教材單元作業內容”“實施和改進教材單元作業”等四大基本環節扎實予以推進。
據悉,改革項目實施中,教體系統將上下聯動,合力夯實項目實施三大支撐點:一是構建主題研修平臺,依托“學在上虞”教學平臺,搭建網絡研修平臺,方便區域、學校和教師開展作業主題研修和成果記錄,保證教師不出校門,也能“教研聯合、培訓聯動、活動共建”,實現“松散聯盟,緊密研修”的活動可能。二是形成技術應用清單,不論是分析教材體系、教師教學、學生需求,還是區域內學校的作業使用的診斷優化,都需要全程而有深度的技術支持,因此對于大數據、設計等技術,將形成基于應用需要的內容清單,從而讓“作業監測”更好地服務于“作業決策”。三是組建專家指導隊伍,教師是本項目研究內容探索和實踐的主體,為此,將根據項目推進需要,形成有專家組、決策組、工作組、保障組相互協同、階段推進的工作體系,同時圍繞專家、名師和骨干教師,培養、形成一支具有一定專業技術素養的研究隊伍,引導區域內的教師從關注“成績單”向聚焦作業“分析單”“診斷單”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