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麗水市慶元縣五大堡鄉東半村的28個種植大棚內,一棵棵羊肚菌雨后春筍般破土而出,長勢喜人。58歲的村民吳國子在自己的大棚區域采摘,10多分鐘就裝了滿滿一籃。“今年產量比去年高,烘干的菌能賣六七百元一斤。”他說。
手指大小、像一柄柄小傘的羊肚菌,如今成了東半村村民的“致富傘”。村黨支部書記吳祥勇告訴記者,這些種植大棚都是湖州市長興縣用山海協作項目資金新建的,由村里7戶低收入農戶及留守老人種植,現在正是羊肚菌豐收的季節,菌菇的品質、市場價格今年都很好,預計每畝產量400斤,人均可增收6000元。
東半村是一個坐落在山坳里的村莊,年輕人都外出打工,常住村民都是60歲左右的老人,去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2.3萬元。為了讓村民致富,吳祥勇兩年前就盯上了羊肚菌。“別看它小小的,可是餐桌上的高檔品,而且播種后50天左右就可以出菇。”為了減少村民疑慮,他自己掏錢試種并成了半個專家。但是,一畝大棚、菌種等投入要近2萬元,村民望而卻步。
長興和慶元是山海協作結對縣。去年,長興縣呂山鄉副鄉長陳加勝掛職慶元縣農業農村局工作,兼職東半村第一書記。在獲悉村里種植羊肚菌的困境后,他當即向長興區域合作部門申請資金20萬元新建大棚,又和慶元縣食用菌管理局對接,幫村民爭取了每畝菌種2000元的補助,最終讓村民種植一畝羊肚菌的成本降低到6000元。
低成本的投入,讓村民有了嘗試的勇氣。如今,東半村村民也靠著菌菇賺著了錢。今年村里還將擴充10畝大棚,讓更多的村民富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