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凌晨,湖州市吳興區發現一例新冠確診病例。全市上下聞令而動,以快制快,打響了這場疫情防控的遭遇戰阻擊戰殲滅戰。
晨光中,一道凝聚著同心合力的疫情防控志愿防線悄然筑起。連日來,全市53.7萬名志愿者“一呼百應”踴躍投身疫情防控一線,合力構筑守護城市安全和市民健康的銅墻鐵壁。
截至昨天,僅線上統計,全市各級文明辦和志愿服務組織依托“湖州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云平臺”,累計發布疫情防控志愿服務項目(活動)1309個,招募上崗志愿者累計服務超23.2萬小時。
第一時間奔赴
“我是星河花園的業主,哪里需要去哪里。”“我怎么能幫上忙?我比較適合熬夜。”……3月9日,“湖州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云平臺”發布了一條織里鎮家園志愿服務活動的信息,短短幾分鐘,166名志愿者爭相要求上崗,就近的市民也紛紛報名,表示“我可以”。
這只是一道微光。疫情發生后,市志愿者聯合會迅速啟動市區鎮村四級志愿服務聯動應急機制,市文明辦、市志聯會聯合下發《疫情防控志愿服務倡議書》,滿城“志愿紅”從四面八方而來,火速集結投身戰“疫”一線。
9日凌晨2時,吳興區織里公益團隊“濛初護學隊”隊長王孝心堅守在織里棉布城核酸檢測點,維持現場秩序、提醒市民正確佩戴口罩、保持合理間距,一刻都不曾停歇。“雖然很累,但是能夠為疫情防控貢獻微薄之力,我很自豪。只要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兒往一處使,疫情終將會被戰勝。”
9日下午4時,志愿者沈佳誠將十多個充電寶送到了急需的防疫人員手中,他說這只是他一點微薄的心意,“充電寶不夠用,哪里需要隨時告訴我!”;晚上7時,“這里需要安裝臨時照明設備。”“我有專業工具可以安裝。發一個定位給我,我馬上導航過來。”
10日下午6時,志愿者周愛郎和他媽媽精心為防疫志愿者準備了愛心夜宵——親手包制的餛飩;晚上9時,愛心商家利苑酒店將煮好的點心送到檢測點,讓防疫志愿者吃上一頓暖乎乎的夜宵……
“阿姨,碼打不開不用著急,我來幫你!”“請大家注意隔開一米距離……”愛山街道的志愿者章利民第一時間響應支援一線號召,帶領30名黨員志愿者奔赴一線。“我們這支隊伍大多是女生,但大家都能吃苦耐勞,為人民服務就是爽!”
從3月9日開始,來自飛英街道的志愿者沈飛和同事們在湖織大道與阿祥路交叉口承擔起了車輛出入管控的工作。初春天氣多變,晝夜溫差較大,給一線工作人員帶來了不小的考驗。“尤其到了晚上,還是很冷的。”沈飛說,“但大家始終堅守在各自崗位上,牢牢守住疫情防控的大門。”
“這種時候能歇嗎?不能!”“疫情不退我不退”的堅定信念已經根植在這群“志愿紅”的心中。道路卡點、核酸檢測點、社區樓道……隨處可見的紅色身影腳步不停、沖鋒在前,成為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爭分奪秒行動
高速路口、貨運企業、公交樞紐、學校等場所是疫情防控的重點區域。緊要關頭,“志愿紅”分秒必爭,迅速在重點區域行動起來。
3月16日晚,我市發布疫情防控志愿者第4號招募令,助力高速卡口防疫工作。短短幾分鐘,志愿服務微信群便涌入450多名志愿者,他們迅速集結出發,支援一線。
3月17日,是招募志愿者們參與高速防疫上崗的第一天。維護秩序、流動掃碼、信息登記核對……身穿紅馬甲的家園志愿者冒雨在各檢測點有序開展志愿服務。雖然連日來的降溫降雨給疫情防控工作帶來了不便,但卻撼動不了“紅馬甲”堅守崗位的決心。
志愿者孫麗華和她的團隊堅守在G50湖州站高速檢測點,從早上7時開始,每隔4個小時換崗一次,她們用愛心、耐心、細心繪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我在2020年就參加過抗疫志愿服務,今天正好調休,能來為抗疫盡一份力,我感到很榮幸。”
“請掃‘湖州通’進行信息登記。”……在S12湖州東高速檢測點,志愿者莫琳正不斷提醒著過往司機。“我是湖州師范學院一名大四學生,昨晚看到招募令,我第一時間就報名了,年輕人就應該在這個關鍵時刻出一份力。”
在各個學校,不少家長也積極參與到志愿服務當中。“我們分成6組,每2人一組,大家分頭行動。”凌晨6時,12名“紅馬甲”相約織里鎮晟舍幼兒園,簡單分配任務后便開始工作。“主要是驗碼、測溫,也會參與放學后的園區消殺。”志愿者張鋒表示,只要有需要,每天都愿意來幫忙,“希望疫情早日結束,孩子們可以安心學習。”
在這場疫情大考中,志愿者服務隊伍的主力軍作用進一步凸顯。長興家園服務隊的家園衛士們積極開展核酸檢測等工作,重點對貨運企業、碼頭企業、交通樞紐等地進行防疫宣傳和檢查。
郵政湖州市分公司組織青年突擊隊,在郵件安全、防疫物資寄遞運輸等各項民生服務保障的重點任務中沖鋒在前,堅決守住郵件“外防輸入”嚴密防線,確保郵件尤其是國際郵件安全。
全市各級工會組織動員5000余名工會志愿者,各級婦聯組織調動近萬名巾幗志愿者,深入疫情防控第一線,協助做好秩序維護、核酸檢測、消毒消殺等工作,引導市民從自己做起,守好小家為“大家”。
3月8日起,我市各級團組織發起“青年全域戰‘疫’動員令”,800余名“湖小青”志愿者第一時間集結,就近就便下沉至社區、村鎮、園區,高效、及時、精準對接基層防疫需求,累計辦結“生活小事”872件。
在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各行各業的志愿者們充分利用自身優勢,化身“守護員”,織牢“防護網”、筑牢“防疫墻”。
嚴格細致守護
1天,24小時,1440分鐘。3月17日下午5時,我市發布“織里鎮防疫志愿者招募令”,僅一天時間就有2000余人加入“織里鐵軍”隊伍,他們用實際行動證明了“志愿紅”是拉得出、用得了、打得贏的。
從嚴守好村社“小門”,才能筑牢防疫“大門”。身著紅馬甲的志愿者們出現在我市各個村鎮社區,他們參與小區出入管理,加強重點人員排查,提醒進出人員測溫亮碼、戴口罩,及時掌握人員動態。
這幾天,吳興區織里鎮永安社區的志愿者沈磊總會和同事穿梭在各大童裝工廠內,查看工人的健康碼,詳細了解目前住址、疫苗接種、14天出行記錄等情況。他們兩人一組開展工作,實時滾動更新“洗樓”情況,確保不漏一人。
德清縣乾元鎮西門紅綠燈卡點,志愿者卜繼新駕輕就熟地檢查著往來車輛和人員,開展引導和管控等工作。“我有當交通引導志愿者的經驗,還曾參與過2020年的疫情防控工作,作為一名‘老志愿者’,我更應該發揮帶頭作用。”
“您好,我是社區志愿者朱惠芳,請問你們家目前一共有幾口人?都接種過新冠疫苗了嗎?”“出門請記得戴口罩!”這幾天,在南潯鎮朱塢社區、堰四社區各居民樓的樓棟里,總能聽到這樣親切的話語。連日來,社區志愿者朱惠芳和她的團隊用一雙“鐵腳板”開展“敲門行動”,挨家挨戶逐一“洗樓”排查。朱惠芳堅定地告訴記者,作為一名有著11年經驗的志愿者,她愿意去一線工作,更愿意帶著小伙伴們共同走上志愿服務的道路。
“王大伯,您好,我是窯里村防疫志愿者邱靈靈,請問您新冠疫苗接種了嗎?”在善璉鎮窯里村黨群服務中心,志愿者正堅守在工作崗位,撥打電話核實相關信息。雖然不用奔波在外,但涉及人員信息的報送核對、匯總錄入,還是需要精神高度集中。“數據統計和相關信息對于疫情防控工作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我辛苦一點也沒事。”
“李大爺,我來教你怎么使用‘湖州通’。”在南潯區練市鎮車塔村的黨群服務中心內,殘疾人志愿者顧繼明耐心地教著村里老人們。為了把各項措施落實到每個村民小組、每一棟樓、每個村民,他盡量咬字清晰、放慢語速,“雖然我的能力有限,但是我也想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
散是滿天星,聚是一團火。我們堅信,初春的微寒總會過去,暖陽春風終將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