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巷文化創(chuàng)意示范街區(qū)作為“精特亮”工程,本該成為展示我市形象的一個窗口,然而,該特色街區(qū)中的部分項目卻存在建設進度緩慢等問題。
進度緩慢的項目位于天潭路與古藝路之間,古藝路支路兩側。記者在現(xiàn)場看到,古藝路支路東側,建筑打樁已完成大半,但鋼筋仍大量裸露在外,挖掘出來的泥土高高堆在四周,一些建筑材料也隨意疊放在路邊。西側則仍是一大片荒地,有兩輛挖掘機正在進行土地平整作業(yè)。
記者了解到,該項目名為民間博物館群一期建設,包括東側的趙府和西側天元古家具研究所、雅軒共三個民間博物館,是周巷文化創(chuàng)意示范街區(qū)的組成部分。根據相關報表,2021年該項目計劃投入3000萬元,實際只完成了500萬元,為何建設進度如此緩慢呢?
“去年這片土地作為公共設施用地,供給了三家民營非營利性質的研究所,由他們出資進行自主建設。”周巷鎮(zhèn)特色小鎮(zhèn)建設管理中心副主任傅超杰介紹,“三家研究所建成后要面向公眾開放,開放面積不小于40%,開放時間不少于240天。”傅超杰說,供地相關手續(xù)完成后,進入外觀設計階段,“由于仿古建筑的特殊性,對外觀要求較高,因此進行了多輪的設計修改,三家博物館的方案均于今年一二月份完成了圖審。”他表示,加之疫情反復,前期的施工進度受到了影響。
為此,周巷鎮(zhèn)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方面,我們不斷加強與三家單位的溝通協(xié)調,督促他們加快工程進度;另一方面,將附屬配套工程前移,目前已經提前完成了周邊綠化、園林、道路的施工。”
傅超杰表示,接下來將進一步加強與三家單位的溝通協(xié)調,力爭在今年10月底前完成項目主體建筑,11月底前完成外墻裝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