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下半年開始,方橋街道攜手方橋法庭合力推進共享法庭建設,構建起全覆蓋的線上線下高效協同的一體化矛盾糾紛調處化解工作閉環,推動矛盾糾紛就地化解、源頭化解、實質化解,助力高水平“平安方橋”建設。目前,已在街道矛調中心、各村(社區)、行業協會、拆遷事務所、農副物流中心、開發建設平臺等處設立了28個共享法庭,妥善化解各類矛盾糾紛14件。
歷史遺留問題徹底化解
“沒想到這樁歷史遺留問題,通過共享法庭這么快就解決了。”日前,上三村黨支部書記方和平提及村中一樁棘手糾紛很是感慨。
原來,20多年前,村里因新農村建設需要,拆除了村民老陳一間老樓房,并通過協商將一間房屋調換給老陳。后來,老陳因調換房屋過戶稅費與村里發生糾紛,十幾年來歷經多任村書記一直未解決。
去年10月,老陳父女就此糾紛到街道矛調中心請求處理。街道矛調中心接訪后,深入了解案件情況,協調當事人調解,最終調解未成。12月6日,在街道矛調中心的建議和幫助下,老陳父女通過村里共享法庭將民事起訴狀、各種證據材料上傳至方橋法庭。方橋法庭法官何軍通過共享法庭向當事人釋法明理,指導當事人就糾紛事項開展協商。12月10日,達成調解協議,方橋法庭對調解協議司法確認。12月7日,老陳父女完成了房屋過戶手續,村里于12月底付清了調解協議確定的稅費。至此,多年的糾紛通過共享法庭得以徹底化解。
久拖未還的租金有了著落
近日,困擾村里多年的一樁租金糾紛通過共享法庭得到妥善解決,讓新橋下村黨支部書記王林華心頭一塊石頭終于放下。
多年前,一村民因開廠租賃了村集體的房子,三四年后工廠停辦,欠下租金72000元。這筆遲遲拖欠未還的資金,鬧得村里打算打官司。去年底,方橋法庭庭長王佩嵐走訪中聽說此事,向村干部宣導了共享法庭的功用。今年1月6日,村干部和該村民在村委會就解決租金糾紛開展協商。村人民調解員張孟挺上線共享法庭,聯系方橋法庭法官竺晴照。竺法官在線上提出糾紛調解意見,特別是針對該村民家庭經濟現狀,提出了租金分期還款的意見,得到雙方當事人的認可。在村人民調解員的主持下,通過法官的指導,村股份經濟合作社與該村民簽定調解協議。之后,通過線上申請,方橋法庭對該協議司法確認。此次調解結果使得當事人雙方都感到滿意,整個過程才花了一個多小時。
兩起糾紛一天就解決
“竺法官,我們商會有一家會員企業最近碰到了兩起糾紛,想跟您咨詢一下如何處理。”3月4日上午,方橋商會共享法庭庭務主任竺琴梅通過手機登錄微信小程序“人民法院在線服務”里的“共享法庭”,視頻連線方橋法庭法官竺晴照。
在線上,竺法官向竺琴梅和一同在場的該企業負責人詳細了解兩起案件情況,并分別分析了糾紛癥結,解說了調解、訴訟途徑及相關法律規定。原來,祁某某承攬該企業貨柜裝卸業務,近日在裝卸貨柜時不慎從高處摔下而受傷,要求企業賠償醫療費等部分損失。而該企業則稱其將該業務承包給了王某,是王某將此業務轉包給祁某某的。企業認為其與祁某某間不存在雇用等關系,無需承擔賠償責任,雙方因此發生爭議。而另一起糾紛則為該企業與員工馮某間發生的人身損害賠償糾紛。前不久,馮某在工作中不小心被機器皮帶彈到受傷,馮某認為此事故為工傷,要求企業賠償,雙方就賠償金額爭論不下。
在共享法庭溝通中,針對第一起案件,竺法官分析認為雖然企業稱祁某某并非由其雇用,但因企業、王某、祁某某三者間并未簽定書面合同,因此,企業很難證明這一事實。現祁某某實際是在為企業搬運貨物中受的傷,所以本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原則,建議企業本著人道主義給予祁某某一定數額的補償。針對第二起案件,竺法官通過電話征詢了勞動仲裁委專家的意見,對方還傳來了一張工傷賠償明細表。隨后,竺法官通過共享法庭,向企業負責人就工傷認定、工傷保險賠償金額、企業賠償金額等作了講解。
當天下午,在街道矛調中心主持下,該企業就第一個案件,接納法官意見,與祁某某自愿達成協議,賠償祁某某13000元;就第二個案件,該企業聽取法官和勞動仲裁委專家的意見,與馮某達成調解協議,馮某自愿解除勞動關系,企業一次性賠償馮某傷殘補助金近3萬元,另外馮某可從工傷保險中獲賠工傷醫療補助金、傷殘就業補助金、誤工費等近3萬元。
“通過共享法庭,這兩起糾紛不僅得到迅速順利解決,讓我們少跑腿,而且通過這次案件處理,讓我們得到了普法教育,今后企業會加強合同、用工、工資等方面規范管理,推動和諧企業建設。”該企業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