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22個“世界睡眠日”,今年的主題是“良好睡眠健康同行”。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時間都在睡眠中度過,睡眠是人體非常重要的生理狀態,有助于消除疲勞、恢復體力、提高免疫力和抵抗力。全世界有三分之一的人群患有睡眠障礙,但重視睡眠障礙并及時就醫的不足十分之一。
“醫生,我白天沒精神。晚上睡著了經常打呼嚕,害得我老婆也跟著睡不好。這可怎么辦?”今年45歲的王先生體型肥胖,近段時間備受睡眠問題的困擾。
北侖區人民醫院(浙大一院北侖分院)呼吸內科主任醫師張勇華問診檢查后,初步診斷王先生患有“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癥(SAS)”。這種病癥最常見的原因是上呼吸道阻塞,經常以大聲打鼾、身體抽動或手臂甩動結束。SAS伴有睡眠缺陷,白天打盹、疲勞,以及心動過緩或心律失常和腦電圖覺醒狀態。“肥胖、呼吸道結構狹窄、年紀大肌肉松弛、扁桃腺增生、下顎短小,或長期抽煙導致呼吸道水腫都會導致SAS高發,這類人群睡覺時會因喉嚨阻塞而吸不到空氣。”
“許多人覺得一倒頭就打鼾是睡眠好,其實這是完全錯誤的。”張勇華特別強調,“臨床睡眠監測發現,打鼾人群入睡后很快就會出現睡眠呼吸暫停,氧飽和度直線往下掉,嚴重時部分患者會增加猝死的風險。日常關注、及時就診、找準病因,才能避免病情進一步加重。”
與王先生“睡不好”的狀況不同,還有許多人的睡眠障礙則表現為“睡不著”,也就是“失眠”。
北侖區人民醫院(浙大一院北侖分院)精神衛生科的倪敏介紹,失眠癥的致病心理因素是對睡眠擔憂或者恐懼。長期嚴重失眠可能會加重或誘發心悸、胸痹、眩暈、頭痛、中風等病癥。患者需要在專業醫師指導下,制訂合理的作息計劃,采用非藥物和藥物相結合的治療方法,實現早干預、早康復。倪敏說:“擁有好睡眠,需要調節睡眠環境,定期運動,保持健康情緒和規律作息,睡前不喝咖啡、濃茶,避免過度使用電子產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