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到周五,劉俊是某互聯網大廠物流員工;周末,他變身“大廚”給18公里外的100多位環衛工人做一頓熱乎乎的早飯,再趕到區第一人民院當一名“導醫志愿者”。
劉俊1986年出生,是新臨平人。2020年11月,劉俊從公司的“公益3小時”志愿服務中了解到喬司喬心苑公益組織為環衛工人做早餐的項目。“每次看到這些環衛叔叔阿姨,就會想到自己的父母,希望他們能吃到一份熱氣騰騰的早飯。”于是,劉俊便“解鎖”了周末大廚的身份,只要工作不沖突,他都會準時出現。
清晨3點50分,劉俊在簡單的洗漱后便騎上小電驢,前往喬司的愛心早餐點。開門、燒開水、煮稀飯、雞蛋,包粽子……劉俊和其他幾位志愿者忙活2個小時后,天色漸漸亮了,環衛工人們陸續進來吃早飯。這個小小的愛心早餐點,是附近100多個環衛工人們吃早飯和歇腳的地方。“從臨平山北騎車到喬司大概18公里。雖然辛苦,但是看到他們吃上熱乎乎的早飯,看到他們滿臉的笑容,我十分欣慰。這不僅是一種付出,更是一種收獲,讓我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價值,能夠感受到杭州這座城市的溫度。”劉俊說。
7點半左右早餐結束,收拾完早餐點,劉俊又騎上電瓶車趕往區一院。有些年紀大的人不知道怎么掛號、繳費,也不知道怎么查詢和打印報告,這些都需要志愿者幫助引導。為了能幫助到更多的人,只要周末不出差,劉俊就會出現在醫院里。“從早上到醫院到下午,現在已經服務了10個半小時了。其實,我覺得志愿者是一群有情有義的人,在做著有意義的事。把業余時間用在幫助來看病的人,為他們跑跑腿,還是很有價值的。”劉俊說。
除了周末,劉俊還見縫插針地用上了其他假期。在今年春節期間,劉俊主動去中風險地區為居家隔離人員分揀物資,保障居家隔離人員飲食供應。
通過匯聚點滴,讓公益發光發熱,也影響了更多的人投身公益事業當中。“作為一個平凡的普通人,我覺得做公益是最好的回饋社會的方式,匯聚每一次點滴的小愛,聚成一團火,發光發熱。同時,我也希望通過我的小小努力,影響和帶動更多人參與到志愿服務中。”劉俊說。
目前,劉俊已累計參加公益時長885.8小時,平均每周參與14.5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