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內多地發現進口物品抽樣核酸檢測呈陽性,疫情輸入和傳播風險加大。進口物品還能放心購買嗎?該如何守牢進口物品安全關?為進一步保障進口物品安全,我區將聯控方向從“冷鏈物防”轉變為“大物防”,防控閉環從“職能貫徹”轉變為“全面貫徹”,從快、從嚴、從細全面落實“人物并防”策略,探索大物防“錢塘路徑”,收效明顯。
作為“非冷鏈物防在線”管理平臺的試點區域,我區傾力貫通物防在線平臺。2月7日,“杭州市非冷鏈大物防平臺”上線,截至目前,全區已有174家經營單位(其中工業企業91家,商場超市9家,商貿企業50家,專業市場24家)上線,共上傳物品信息1476條,開展消毒1463次,核酸檢測733批,形成了一道防范奧密克戎變異毒株傳播的“防火墻”。其中,杭州士蘭集成電路有限公司根據進口物品疫情防控要求,制定符合企業實際、可操作和可復制的進口物品疫情防控規范要點和疫情防控指引流程圖,率先承擔全市“非冷鏈物防在線”管理平臺的試點工作,按要求設置進口物品消毒專區、安裝視頻監控,獲得市里高度肯定。
這堵“墻”背后,其實“暗藏玄機”——部門抓統籌協調、抓操作規范、抓行業落實;街道、平臺抓保障,由屬地街道從嚴落實,消殺、檢測力量全線保障。最終,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責任全覆蓋”的工作機制。
做好大物防工作,想要“四肢”靈活應對各種狀況,“大腦”的作用尤為重要,為此,我區啟動專班實體化運作,從區市場監管局、區社會發展局、區經信科技局、區商務局、區交通運輸局5個成員單位選調10名精干力量進駐,設置綜合協調組、綜合文字組、應急與統計組、技術指導組,落實“5+2”駐班制,嚴抓風險研判、應急處置、督查指導等防控任務。
在實際工作中,突出應急事件部門聯動與上下貫通,全力構建“大協同、一體化”機制,對標“除險保安”,根據不同的陽性指數(CT值)依照高、中、低風險分類處置,對同批次陰性物品根據污染來源不同區分對待。由專班啟動應急響應,下發交辦單,督促相關部門按《錢塘區新冠病毒核酸陽性進口物品調查處置應急預案》開展應急處置。同時,繪制涉疫物品應急處置流程圖,涵蓋涉疫信息上報——應急響應啟動——涉疫物品處置——人、物、環境閉環管控,確保精準處置隱患。截至目前,共交辦了12件,處置物品12批,處置量占全市的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