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是動力,是活力。余杭區按照我省數字化改革總體要求,結合自身實際,以數字化改革為引領,堅持“大場景、小切口”和多跨協同要求,加快推動流程再造、制度重塑,賦能經濟社會發展。
數據多跑路企業少跑腿
華網領業(杭州)軟件有限公司位于五常街道,是一家科技型企業,前期研發投入大,資金需求急。“企業碼”在線接受企業訴求,并第一時間將信息流轉至街道,街道及時與金融部門對接,安排專人上門服務。“我通過‘企業碼’提交了融資貸款的需求,隔天就有專人上門和我們對接,幫助我們在線上提交材料,就剩下一些手續等待辦理了。相較于一般融資貸款申請,‘企業碼’確實給我們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華網領業”行政經理鄭雨葭說。
據了解,“企業碼”五常街道專區去年9月正式上線,成為助力街道企業獲取服務的綠色通道、產業合作的協同平臺、數據驅動的應用系統,真正做到讓數據多跑路、讓企業少跑腿。截至2月24日,五常街道已有7582家企業申領“企業碼”。精準兌現,“碼”上辦理,“企業碼”成為了撬動企業服務體系建設,優化營商環境的有力抓手。
抓關鍵要素造硬核成果
數字化改革工作啟動以來,余杭聚焦高質量發展關鍵要素,打造了一批數字化改革重要標志性成果。針對人才要素,區委組織部推出“才金直通車”,抓取歸集市區兩級13000余條人才數據,打通人才數據庫與金融機構間數據壁壘,與轄區內金融機構建立人才身份信息互信互認互享機制,為人才提供精準、高效、全方位的金融支持。再如資本要素,區發改局金融辦結合政務開放數據、經濟運行數據、企業財務等數據,運用計量經濟模型,搭建覆蓋到邊、數據支撐、績效量化的上市企業培育體系生態,實現培育全過程的一體化管理、數字化評估和實時化監測,有效推動上市企業培育工作向精準、動態、實效提升。對于企業這一關鍵主體,經信局還深入挖掘企業服務中的痛點、難點,企業發展中的高頻次、高權重需求,圍繞政府側精密智治和企業側精準服務推出了“E企成長”“工業設計引擎”等項目,均受到了省數字經濟專班的高度認可。又如土地要素,經信局正在建設工業用地有機更新數字化管理平臺,規資部門根據地塊出讓及規劃變動情況,定期在地圖空間上更新工業用地變動情,再聯動稅務等部門更為直觀地展現我區地塊畝均效益熱力圖,精確鎖定工業治理重點地塊。
接下來,余杭將進一步深化數字化改革,謀劃推出創景計劃2.0,以多跨場景應用為突破口,在統籌力度、督查考核、鎮街平臺參與等方面進一步加強,加快完善系統功能,持續推動應用迭代升級;加快打造“最佳應用”,彰顯數字化改革余杭辨識度;加快形成硬核成果,擦亮余杭改革金名片。
“知產”變“資產”融資不再難
2021年12月31日,浙江省首單知識產權證券化產品在深圳證券交易所完成首期發行。該項目儲架發行額度為10億元,將為近20家成長型科創企業提供低成本的融資渠道。項目由杭州未來科技城管委會牽頭設計實施,與傳統的知識產權質押貸款相比,企業通過知識產權證券化獲得融資的成本更低、額度更高。此次發行的知識產權證券化產品票面利率為3.9%,比普通知識產權質押貸款利率低40%左右,預計累計為企業節約融資成本300余萬元,融資額度可達上千萬元。知識產權證券化項目開拓了科創型企業融資的新路徑,為余杭的創新創業創造注入了一針“強心劑”。
未來,在知識產權證券化和數據要素市場化方面,余杭將著手制定調研方案,借助知識產權證券化首單落地余杭的春風,制度化規范化推動工作,讓盆景變為風景,為全省乃至全國科技公司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給出“余杭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