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奮進“雙千億”新征程的優勢和勝勢,打好“服務牌”不可或缺。優化營商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也是爭當展示“重要窗口”和共同富裕示范區排頭兵的內在要求。對此,余杭區全力健全服務體系、創新服務模式、提高服務水平,建設全景式、全鏈條、數字化的營商環境集成應用,幫企業克難、為經濟蓄能、為發展加分。
最近,創新余杭“黃金68條”產業新政正式發布,我區聚焦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資金鏈、政策鏈五鏈協同,力求“以黃金政策,打造黃金效應,吸引黃金資源”。自去年以來,為了科學建構“黃金68條”這個特殊的系統工程,區政府成立工作專班,相關部門、產業平臺在召開多輪政策修訂專題研究會、舉辦多場企業代表座談會、上門走訪重點企業基礎上,對政策內容進行多輪次修訂。如今呈現出來的“黃金68條”具備了鮮明的效果導向、產業導向,精準聚焦產業優勢和產業短板,重點圍繞創新載體建設、獨角獸、集成電路、生物醫藥、股權投資業等重點支持方向施策。同時,為加快補齊制造業短板,本輪政策也進一步加大技改資助力度,力圖打造更加契合我區發展趨勢和發展需要的政策體系。
在“黃金68條”政策體系下,余杭區每年拿出至少100億資金來配套“雄鷹計劃”“鳳凰行動”和科技企業“雙倍增”行動等落實落地,支持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營造創新創業生態、增強科技創新能力和培育壯大市場主體。今年余杭還將力爭為企業主體減負150億元以上,通過減稅讓利降費,放水養魚、涵養稅源,不斷增強企業扎根余杭謀發展的信心。“黃金68條”產業新政的發布,本身就是一個重大宣示:通過黃金政策與黃金產業相攜手,余杭將打造最優越的營商環境,一如既往地為企業與人才提供最優質的服務,保持產業政策“與時俱進”。
為者常成,行者常至。余杭始終堅持政策引領,積極推動資源統籌、政企互動、數字賦能、服務前移,有效發揮部門屬地聯動合力,優化精準服務工作機制,強化對資金、人才、空間等要素的支撐,堅持規模和效益并重思路,打造投資興業的“強大磁場”。
在加大要素資源保障方面,余杭當前一個最重要的常態化抓手就是工業用地有機更新。余杭以“畝均論英雄、集約促轉型”對標高質量發展要求,聚焦淘汰落后、創新強工、招大引強、質量提升,從加快騰籠換鳥、倡導連片開發、創新空間統籌、扶持扎根成長、推進共建運營等方面入手,有力突破發展空間限制,在高效精準的扶持政策作用下確保優質企業快成長、深扎根。預計未來3年內有機更新工業用地6000畝,新建產業空間500萬平方米,省級小微企業園達50個。近期,位于中泰街道杭泰北路以西區塊的14宗國有出讓用地企業征收工作基本結束,這里將實施南湖科創半島有機更新一期工程。更新方案實施完成后,該區塊總用地面積將由原來的801畝擴大到1076畝,總建筑面積由60.55萬平方米擴大到93.26萬平方米,畝均稅收增加至450萬元以上。而良渚新城同樣跑出了項目建設的新速度,杭北科創園從摘地到開工僅用時88天。眼下余杭區正以杭北科創園建設為典型案例,在探索拓展產業空間新模式過程中鞏固“拿地即開工”機制。
余杭堅持以“數字化”賦能助企服務,打造政府側和企業側多跨協同應用場景“E企成長”,把“企業碼”鎮街級專區建設作為企業服務體系數字化改革突破口之一。“企業碼”鎮街級建設從企業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出發,推出高頻使用的應用場景。
不久前,作為試點的“企業碼”五常專區獲批全省鎮街級創新應用試點,已上線“碼上走訪”“碼上政策”“碼上服務”通用模塊及“易企人才”“易企科創”“易企空間”等特色模塊,切實提升了助企“實時鏈接”能力。
眼下,杭州未來科技城知識產權證券化的創新探索受到省內外注目,未來科技城全省首單知識產權證券化項目已入選第一批浙江省專利轉化專項計劃重點項目(平臺)。該項目通過知識產權證券化將企業知識產權進行價值評估,具象化為可抵押融資的底層資產,使一紙專利變成經濟收益,讓“沉睡著”的專利資產為科技企業主動“造血”,從而拓寬了“輕資產”科技型企業融資渠道。圍繞區域產業升級方向,未來科技城還將依托浙江(杭州)知識產權創新產業園一站式服務大廳以及未來科技城知識產權服務業聯盟,進一步探索知識產權創新服務新模式,推動知識產權與經濟社會發展“雙向賦能”。
余杭著眼“線下”服務再延伸,依托駐企服務員提升服務溫度,用好用足區企業長效服務機制建設協調小組工作載體,建立健全企業訴求“收集發現—分析交辦—督查督辦—意見反饋”閉環體系,推進重點任務質效提升,助力重點產業能級躍升。余杭將扎實開展全程服務、精準服務、聯動服務,在推進企業全生命周期“一件事”、商事登記全流程智能化、出口退稅全流程“無紙化”、實施融資暢通工程升級版、構建立體多元“人才項目”評價體系等方面繼續擴大戰果,更好地運用數字化技術、數字化思維、數字化認知,深化探索以大數據應用創新和業務流程再造為手段的政務服務新模式,全力打造更有活力、更富效率、更加開放的國際一流營商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