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杭州市蕭山區北干街道塘灣名苑小區B區,兩個高1.4米、寬2米,體積約8立方米的“灰房子”吸引了不少市民的目光。這個全新亮相的“灰房子”,其實是蕭山區裝修垃圾專用收集箱。
“運輸難、處置難、監管難”的裝修垃圾是城市發展及管理過程中的“老大難”問題。在蕭山區,裝修垃圾清運處置尚未形成完善體系,傳統的特殊垃圾堆放點堆放、清運模式無法滿足居民的實際需求,偷倒、外運、長期堆放等行為導致的揚塵積灰、占用土地資源、影響市容市貌等問題也時有發生。
在此前召開的蕭山區“兩會”上,深化裝修垃圾收運處置體系被列入了2022年蕭山區民生實事項目。而此次“上新”的裝修垃圾專用收集箱,正是蕭山區結合“迎亞運‘奮戰一百天、環境大提升’城市環境綜合整治行動”等專項工作,在裝修垃圾收運處置體系探索中的重要一步。
為了給裝修垃圾謀“新路”,蕭山區從源頭入手,以塘灣名苑小區為試點,在小區內增設了6只專“吃”裝修垃圾的“灰房子”。
每天6點—18點,居民們把家中的裝修垃圾打包后,找到小區內距離最近的“灰房子”,即可把裝修垃圾投入“灰房子”的“窗戶”里。每個“灰房子”設有四個“窗戶”,只有投放垃圾時才會開啟,可以有效避免裝修垃圾因露天裸露堆積而帶來的揚塵污染。
如果“灰房子”內的裝修垃圾飽和,那么一輛從南部固廢資源化利用中心駛來的定制運輸車會載著另一只“空房子”,到小區“交接”。“空房子”繼續“上崗”,而飽和的“灰房子”則被運往南部固廢資源化利用中心,實現資源化綜合利用、無害化處置。
整個“交接”過程中,“灰房子”的箱體與運輸車輛經過匹配,可實現裝修垃圾的密閉收運和箱體的靈活調配,解決以往裝修垃圾在運輸過程中容易撒落而產生的環境問題。
一只“灰房子”、一輛“定制”運輸車輛、一個固廢資源利用中心,讓蕭山裝修垃圾處理實現了“投、運、處”的閉環管理。與此同時,蕭山區還確立了“市場運作與政府引導相結合、屬地負責與部門協同相結合、政府補貼與有償服務相結合、職能部門監督與社會監督相結合”四大原則,出臺裝修垃圾處置專項整治方案,完善“申請報備—分類投放—專線運輸一規范處置”的裝修垃圾處置流程。
接下來,蕭山區還將利用數字化手段打造更加智能的投放箱體,推進投放、收運、處置等全程數字化監測,并納入全區“一網統管”平臺,打造更多美好生活的“數智閉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