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發布租賃信息,第二天就有人來聯系了。”整潔的家具、刷白的墻面,錢塘區前進街道前峰村李大伯家的出租房在年前進行改造后成了搶手貨——節后,隨著大量外來務工人員陸續返回錢塘,不僅為錢塘區的產業發展輸入“血液”,同樣也為當地的租房市場帶來第一波旺季。
這幾天,新灣街道辦事服務中心居住證辦理窗口一片繁忙。據了解,居住登記辦理量在元宵節后相比年前有了明顯的增加,“一月份整個月我們辦理了1535份,而從2月15日到28日,我們就辦理了5714份。隨著更多工人的返崗,3月份,居住登記辦理又將迎來又一個高峰。”窗口工作人員表示。
人員的大量涌入帶來旺盛的租房需求。瞄準不同人群租房需求,錢塘區多個街道改造村民閑置附房進行出租,發展“租房經濟”,解決企業職工住房問題,也為村民致富助了一把力。
位于河莊街道同一村六組的“農居式職工公寓”,正是錢塘區的農居式職工公寓的試點。該村將村民閑置的房屋打包出租給企業,由企業統一管理,為職工提供集中住宿。作為該項目的參與者,據村民張水林介紹,房子的出租每年能夠給他們帶來10萬元左右的增收。
在租期的選擇上,下沙街道智格社區還為來錢塘的外來務工人員提供短租服務,最短可租一天。“短租的價格實惠,我們住一晚最多也就80元左右。”剛剛找到工作的貴州女孩小沈告訴記者,自己之前是在臨安工作,聽老鄉介紹下沙就業機會多,過完年就立刻啟程過來,“這幾天順利找到了工作,之后將考慮是搬到員工宿舍還是和老鄉合租。”
作為產城融合的快速發展區域,近年來錢塘區在加快城鄉一體化建設,推動共同富裕上不斷發力。到2021年底,錢塘區共有年產值10億元以上工業企業72家,去年新開工投資和房地產項目232個,2021年年末共有各類在建項目525個。面對旺盛的用人需求,“租房經濟”或將成為錢塘探索村社共富新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