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醫生,有一位外國運動員,在比賽場館摔倒,呼吸不暢,馬上要送來我們醫院。”“好的,做好準備,病人到達醫院后,馬上送到搶救室。”半分鐘后,坐在輪椅上的“外國運動員”拉和到達浙大邵逸夫醫院急診搶救室,護士沈秀娟悉心詢問患者情況,并協助醫生查體、問診、開檢查,當班的急診醫學科副主任醫師陳中華實時調取胸片結果,并告訴“運動員”拉和,“摔倒后,您左側肋骨骨折,并導致左側肺部發生氣胸,所以接下來,我們要給你進行引流手術。不用擔心,你很快可以康復。”
這幾天,浙大二院、浙大邵逸夫醫院進行了亞運會醫療保障人員選拔的一幕,像這樣實操場景上演,考驗保障人員應急處理能力、英語交流能力等綜合能力的病例“考題”高頻出現。
在浙大邵逸夫醫院,考核現場設在醫學模擬中心模擬急診室。在模擬急診室內,監護儀、搶救車等設備一應俱全,環境與真實的急診搶救室場景無異。浙大邵逸夫醫院副院長虞洪告訴記者,目前按照亞組委醫療衛生部下發的任務清單,近期醫院展開了亞運會亞殘運會的醫療保障人員選拔工作,目前已有399名通過初步選拔入選亞運會亞殘運會人才庫,涉及急診、ICU、全科、心內科、普外科、胸外科、神經內科、康復醫學、醫院感染管理、精神衛生、護理等27科室,其中副高以上的高級職稱145人。
“整個亞運醫療保障人員選拔可謂優中選優,希望通過這樣現場模擬測評形式,力爭選拔出一批綜合能力俱佳的醫療保障人員,分別作為接下來的各駐場與醫院亞運專區醫療保障人員的首發精英。”虞洪說。
現場扮演標準化病人的叫拉和,是浙大邵逸夫醫院心內科研究生,他感嘆:“感覺現場醫護非常照顧我的情緒,送到醫院時,迅速告訴我醫護的名字,讓我有任何不適,馬上告訴他們,這點讓我很安心。”而另外一位患者扮演者叫牧沙,是浙大邵逸夫醫院皮膚科的博士,他說:“醫生和護士在檢查時,手總是搓熱的,聽筒也是焐熱的。”
此外,2月28日前,浙大二院已完成亞運會、亞殘運會賽事保障相關人員選拔,確保提供全方位、全流程的醫療保障服務。3月1日上午,浙大二院開展了一場醫療保障人員選拔的現場場景還原模擬演練。籃球運動員膝蓋受傷,現場醫務人員反應速度如何?這就是評委在面試醫療保障人員的一道場景模擬考題。
記者了解到,在第十九屆亞運會上,浙大二院承擔著杭州奧體中心場館群、主媒體中心等十余個亞運場館的轉診定點醫院醫療救治工作和任務,因此,現場進行醫療保障的醫務人員,綜合素質必須過硬。在現場,浙大二院醫務精英紛紛登場,護理人員精通禮儀規范,中英文切換流利;而醫務人員則都有備而來,對于急癥的處理,快速有力。
浙大二院黨委書記王建安告訴記者,浙大二院本次共遴選出102位醫護人員參與現場醫療保障,涵蓋骨科、急救、神經外科、脊柱外科、心臟血管、神經內科等科室專家,覆蓋預期得到在場館內發生的危急重癥,另外還有50多位經驗豐富的護理康復專家在現場進行相關保障。除此之外,醫院還有447名副高及以上職稱醫療人員組成的院內救治癥候群專家團隊隨時響應,作為亞運會、亞殘運會醫療保障的強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