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狹窄的巷道,如何憑借后視鏡和行車經驗,熟練實現短距離掉頭,長距離倒車入庫、側方停車?遇上心跳驟停、意外傷害等情況時,能否單人進行心肺復蘇操作,正確穿脫防護服?
再過不到200天,杭州將迎來“亞運時間”,為做好院前醫(yī)療衛(wèi)生保障工作,2月28日,市急救中心舉行首輪2022年駕駛員技能比武暨亞運會保障選拔競賽,現場30多人激烈角逐,最終25人通過考核。
一把倒車入庫
“00后”護士車技了得
上午10點,30多位來自全市各急救點的駕駛員在市急救中心廣場集合,考場兩邊已豎好樁,考核內容為長距離倒車入庫與側方停車。
第十個上場的是來自市急救中心綜合崗位的陳佳來,一名“00后”。憑著經驗,他駕駛車輛緩緩后退,從后視鏡中看準位置后,隨即穩(wěn)穩(wěn)向右打方向盤,一把完成倒入車庫,沒有壓線也沒有碰桿。
“雖然年紀不大,但我開急救車已有四五年了。為了這次競賽,我練了很久。”下了車,陳佳來信心十足。作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專班一員,今年過年,他一直駕駛急救車輛奮戰(zhàn)在一線。“急救的特點就是急,如果駕駛技能不好,一旦出現突發(fā)情況,可能會危及車上的病人。”
相對于普通私家車,七座的急救車車身高、體型大,存在一定盲區(qū),日常行駛于杭州的大街小巷,停車、倒車、掉頭等都是難點。“老小區(qū)有些地方過不去,而且大車的制動距離比普通小車更長,我們需要提前做好預判和準備,再加上有些救護車是手動擋的,就更考驗駕駛員的技能。”
受空間限制,通常,一輛急救車配有一名駕駛員、一名醫(yī)生、兩名急救輔助人員,陳佳來擁有執(zhí)業(yè)護士資格證,在工作中,還承擔了一部分急救醫(yī)療工作,“因為亞運會需要,這次還增設了心肺復蘇、穿脫防護服比武,這些都是120急救工作者的必備技能。”
杭州將選拔180余名
院前急救保障駕駛員
2月28日,參加比武的駕駛員現場整體表現如何?
“一開始個別駕駛員有些緊張,出現了碰桿等小差錯,后面大家心態(tài)穩(wěn)定了,都能一把倒車入庫。”負責現場打分的市急救中心車輛管理科科長鄭剛說,為了增加難度,他們關閉了倒車影像和倒車雷達,駕駛員們全靠目視移車。
“杭州亞運會賽事規(guī)格高、任務重,對選手的急救技能、駕駛水平、精神面貌、身體素質要求也高,杭州將分批選拔,共計選出180多名院前醫(yī)療急救保障駕駛員。今天是第一輪選拔,參賽選手平均年齡30歲,不少曾參加過大型賽事保障。”市急救中心黨總支委員、副主任孫寶云介紹,杭州亞運會期間,將有130余輛救護車及相應急救人員參與現場保障,其中90余輛分布在杭州市的競賽場館、獨立訓練場館、機場、酒店以及疫情專班,其余分布在溫州市、紹興市、德清市。
隨著亞運會的日益臨近,作為杭州市主城區(qū)唯一從事院前醫(yī)療急救的醫(yī)療機構,市急救中心正有序推進AED使用、心肺復蘇、意外傷害等應急救護知識和技能培訓,力爭讓相關人員都能學習掌握自救互救知識技能,為保障亞運會現場安全做好充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