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三月的臨平,滿城芬芳四溢。一場主題為“感動臨平·共富樣板”的臨平首屆“美麗臨平人”發布會如約而至。
跳動閃爍的大屏幕上,一個個鮮活的好人故事正如音符般奏響了春日里的華美樂章,延綿不斷地為我們傳遞著關于善與愛的動人曲調。喧囂的街頭,眾人拼勁全力抬起公交車,解救被困于車下的70歲老人;29歲的臨平女孩沈云萍,11年無償獻血52次,為無數危在旦夕的人輸入生命能量;哪里有困難,哪里就會第一時間出現的“海豚救援隊”;手拉手幫扶學生1000余人、總捐贈物資、助人金額達2500萬元的青年企業家鄒華……
這些生動的案例是在精神文明滋養下開出的一朵朵動人的花,她們點綴了年輕又蓬勃的臨平,讓這座溫潤如玉的城市無時無刻涌流著一股奔騰不息的生機與力量,激勵感染著生活在這里的每一個人,讓他們始終能親密無間地團結互助,始終能毫無保留地彼此熱愛。
崇善至美
挖掘好人故事匯聚暖愛長流
臨平,這座千年的歷史積淀和改革開放的現代文明水乳交融的古縣新區,涌現出的不僅有流芳百世的古代名人,更有現代社會中樹立文明風向的好人好事,他們正在被千家萬戶傳唱,成為了這座城市中的“新驕傲”。
比如美團外賣塘棲站騎手葉陽輝于三年前送外賣的途中,無意間發現家住塘棲鎮某社區的計大姐由于小腦萎縮行動不便,且家人平時上班較遠難以照顧。從那時起,葉陽輝每次接到計大姐的外賣訂單送上門后,都會主動為其擺放好餐食,并耐心等她吃完后一并帶著垃圾離開。
由于身體原因,計大姐用餐比較慢,葉陽輝通常要等待15分鐘左右。這段時間里本可以多接幾單,但他依舊每次都暫時關閉接單系統,在一旁耐心地等待。“只要接到她的訂單,我會把順路的其他訂單先送到,再關閉接單系統,最后把飯菜給她送去,這樣等待的時候就不著急了。”就這樣一個小小的舉動,葉陽輝已經堅持了三年多,他還號召身邊同事一起幫助計大姐。
比如在臨平,大街小巷都知道“胡阿虎黨員志愿者服務站”,負責人胡阿虎曾在9歲時生過一場重病導致終身肢體殘疾,但堅韌不屈的他從15歲開始,便自謀職業養活自己。2003年,一心回饋社會的胡阿虎從去敬老院免費補鞋開始做起了公益,他的熱心舉動感染了許多人,不斷有人加入隊伍。2012年,在街道的幫助下成立了服務站。目前,團隊有志愿者20余人,他們發揮著自己的一技之長,為群眾提供健康義診、法律咨詢、理發、補鞋、修補雨傘、磨剪刀等服務。截至目前,服務隊累計開展志愿活動2700余次,胡阿虎個人志愿服務時間也已達到8000余小時。
再比如,臨平還有這樣一位不離不棄、樂觀開朗的好妻子、好母親——戴利雅。數十年來,她一邊堅持照顧失去自理能力、行動不便的丈夫,一邊含辛茹苦撫養年幼的兒子,還要在家兼職加工絲綢被面的工作,以此補貼家用。她把人生最寶貴、最美好的時光都給了丈夫和這個家,也換來了如今一家和睦的幸福生活。
這樣的感人事跡還有很多。近年來,臨平積極探索如何挖掘和講述“好人故事”,讓更多人知曉和學習“好人精神”。此次“美麗臨平人”的發布儀式采取現場講述、事跡回放、文藝節目、互動交流的方式,從多個角度傳達和展現了“好人們”的高尚情懷和奉獻精神。
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眼下,臨平不僅有徐夢薇家庭、高建芬家庭等獲得全國文明家庭、五好家庭榮譽,靳毅、許國華、楊永根、胡阿虎、戴利雅、葉陽輝等一批“身邊好人”榮獲省、市道德模范榮譽,全區道德模范典型超過200余位。一位位好人感動一座城市,一個個善舉帶來滿城春風——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浸潤下,臨平傳遞出的道德溫度溫暖了整座城市。
潤德于心
展示好人風采引領文明新風
在臨平,存好心、做好事、當好人,每個普通人都會成為典型、都會成為榜樣、都是一種力量。這些“好人們”身上折射著人性的光輝,引導著社會向善力量,并引發著愛心接力。而這些好人 群像的背后,正是臨平開創的一套完善、科學的評選和保障機制。
臨平堅持定期舉辦“美麗臨平人”的評比活動,上榜這份“美麗名單”的事跡類型各有不同,或充滿愛心,或舍生忘死,或誠實守信,或敬業勤勉,或血脈情深……在他們身上,無不蘊藏著正直擔當、善良友愛、無私奉獻等寶貴品質,展現了當代臨平人民的精神風貌和主流道德風尚,受到了廣大群眾的熱情關注。
臨平正積極將他們的事跡通過宣傳發動、群眾舉薦、意見征集、評審評選、表彰獎勵、宣傳展示等,讓全區上下掀起弘揚傳統美德、倡導崇德向善的文明之風。
為了讓“好風氣”接續傳承,臨平還建立健全了“最美人物”選樹長效機制,“三八紅旗手”“最美垃圾分類達人(團隊)”“最美退役軍人”“最美敬老愛老達人”“最美企業家”等各種評選載體形式紛呈,多點開花,臨平正多渠道、多途徑挖掘身邊看得見、摸得著、學得到的道德典型和先進人物,使“身邊的榜樣”推薦評選工作日趨常態化、規范化。
“先進典型體現了鮮活的價值觀,傳遞了時代的正能量,是公民道德建設的生動教材。我們注重發揮身邊好人的社會影響力,弘揚善行文化,用道德建設的豐碩成果凝聚民心、匯聚民力、提振民氣。”臨平區文明辦相關負責人表示。
接下來,臨平將繼續深化和推進評選機制,讓“美麗臨平人”成為臨平一張閃亮的金名片。“我們要不遺余力建好‘蓄水池’,積極動員部門和行業系統推薦評選,擴大活動參與度和覆蓋面;始終如一樹好‘風向標’,突出重點人群,大力宣傳身邊好人中的黨員群體,進一步彰顯黨員先鋒引領作用;責無旁貸用好‘強磁場’,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學校、少年宮等凝聚群眾、團結群眾、發動群眾的優勢作用,推動道德教育與道德實踐相結合;創新思維打好‘組合拳’,做好融媒體文章,通過視頻、文字、圖片等多種方式形成報刊臺網的規模效應,共同傳播好人故事。”臨平區文明辦相關負責人表示。
化善于行
構筑好人文化點亮城市之光
當高速公路事故傷者命在旦夕,急需輸血時,負責事故現場的城區中隊人員自發為其獻血,不到三小時,便有9名民警獻血3300毫升,超出了急救所需的2400毫升血量,因此,讓傷者得以順利救治。
當落水女子在冰冷的上塘河中掙扎時,臨平街道城管中隊協管員朱海松沒有一絲遲疑,連衣服都沒脫就縱身跳入河中,奮力托起女子向岸邊游去,成功挽救了一條生命。
當抗“疫”之戰打響時,各級各部門各個崗位上的人員都第一時間挺身而出,核酸檢測、輸送物資、安撫人員......他們用無聲的行動為群眾生命健康筑起了牢固的“防線”。
類似這樣讓人感動的鏡頭數不勝數。在臨平,一方遇難,總有另一方溫暖奔赴,陌生人之間也能因此綿延出絲絲情誼。當下的臨平,因愛而愛、因愛而美、因愛而和諧,從一個人的善行義舉演變為一群人的身先士卒,再到如今一個一個團體的向善向美。
這背后,正是“美麗臨平人”用他們道德上的高尚和堅持,默默弘揚著社會正氣,以他們平凡的行動和高尚的精神,影響和帶動著周圍的人們見賢思齊、奮發向上,托起這座城市的文明新高度。
好人故事令人動容,感動本身也是道德培育的一種方式。比如此次“美麗臨平人”發布會的舉辦,既是傳承道德的舞臺,也是傳遞愛心的盛典。舞臺上,面對榮譽,他們紛紛表示只是做了自己應該做的,并把這份沉甸甸的榮譽視為繼續前行的動力。“杭州好人”戴利雅說:“我只是做了些很本分的事情,相信還有很多人身處這種情況下,都會做和我一樣的舉動,因為臨平是一個溫暖的城市。”
舞臺下,鮮活生動的臨平故事也激勵、感染著更多人傳承榜樣力量,弘揚文明風尚,爭做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臨平第一中學學生小胡在現場觀看完發布會后,激動地說道,“作為學生,我們都要向這些美麗的人們學習,努力成為一個正直光明的人,在以后的人生中不斷學著發光發熱,去照亮身邊的人。”
臨平始終堅持用身邊的典型引導人,用身邊的好事溫暖人,以“榜樣效應”傳遞、輻射、放大正能量。通過組織開展價值觀大討論、創先爭優、學雷鋒、“送溫暖、獻愛心”等主題實踐活動,臨平已把敬業奉獻、孝老愛親、樂于助人、誠實守信、見義勇為等優秀品德和民族精神轉化為了廣大市民的自覺行動,融入城市的血脈中,形成了弘揚道德、爭當模范的濃厚氛圍,更營造了善行如潮、好人輩出的文明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