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嘀……”響亮的車喇叭聲打破了小山村的寧靜。2月25日上午,“供富大篷車”開進了廿八都鎮堅強村。“這個是自己家曬的筍干,吃不完的拿過來”“你看看這個菜心,早上地里剛摘的,很新鮮”……村委會門口,或是拎著菜籃,或是拿著大袋小袋,村民們帶著自家“土貨”排起了長長的隊伍,等待著收購。
“這袋筍干加上兩斤菜心一共是68元,錢您收好。”66歲的柯昌旺樂呵呵地從“供富大篷車”志愿者手中接過現金。前兩天從村微信群中得知有大篷車上門收購農副產品的消息,柯昌旺收拾好了家里的筍干和蔬菜,早早地騎著三輪車趕來。“我們村離集鎮遠,再加上我年紀也大了,不會拿出去賣。地里的青菜長得草一樣高,蘿卜吃不完爛在地里。現在‘大篷車’開到我們家門口,真的太好了!”老柯滿臉笑容地說。
位于浙閩贛三省交界處的堅強村距離江山市區有70多公里,是典型的山區村。像老柯一樣,村里家家戶戶都愛種上些時令蔬菜,制作筍干、梅干菜等農副產品。“原來這些東西吃不完只能送人或者扔掉,現在有了‘大篷車’,不僅不浪費,還能賺一點零花錢。”54歲的王阿姨一邊清點零錢,一邊對記者說道。
村民送到“大篷車”的農產品,由收購員辨別質量,送至檢測中心檢測農藥殘留等,確保食品安全后,分揀包裝配送至市各個銷售網點。
“‘供富大篷車’是新時代供銷回歸農村,服務三農的切入點,去年我們供銷社對江山所有的山區留守群眾數量以及當地農副產品的情況開展了調研,在充分了解山區群眾真實需求的基礎上,發動社會力量,與紅塔超市合作,也結合供銷社在組織和流通方面的優勢,開通了5輛‘供富大篷車’。”市供銷聯社主任劉建英介紹說。從去年12月開始,每個星期的星期二和星期五,5輛“供富大篷車”按時開進我市6個生態型鄉鎮的51個行政村,為百姓提供日消品下鄉,農資、農技進村,以及農產品進城服務。
沿著蜿蜒的山路,“供富大篷車”一路經過廿八都和保安的沿線村莊,收購村民們的農副產品。青菜、蘿卜、大蒜等當季蔬菜,筍干、梅干菜等自家土貨悉數登場。短短一上午,“供富大篷車”就收購了各類農產品650余斤,助農增收2000余元。
“下一步我們將不斷優化相關的機制以及保障措施,聯合婦聯、民政等相關部門的力量,加快推進山區群眾富余農副產品從田間地頭到市民餐桌,為共享食堂提供優質食材,也讓我們供富大篷車成為共同富裕進程中一道亮麗的流動風景線。”市供銷聯社相關負責人介紹。
從春天出發,“供富大篷車”滿載著山區村民的希望,快速奔跑在共同富裕的大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