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解員通過在虎山街道設立的“共享法庭”,與聯系法官一同對當事人進行在線調解。
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但鄰里間因小事產生矛盾糾紛也時有發生,更有甚者大打出手。家住虎山街道的市民鄭某水,近日便遇到了一件因鄰里糾紛而引發的煩心事。
1月14日18時許,鄭某水因不同意鄰居鄭某根澆筑位于雙方房屋間的道路,與其發生沖突。很快,兩人由口頭爭執轉變為肢體沖突。扭打過程中,情緒失控的鄭某根將鄭某水打傷。
鄭某水隨即報警。民警接警后,考慮到雙方當事人年事已高且互為鄰里,希望可以通過調解的方式解決問題。但經多次調解,雙方均無法達成一致意見,民警隨即聯系虎山街道“共享法庭”庭務主任薛王軍,希望其可以幫忙組織調解。在薛王軍調解過程中,雙方因賠償數額等問題始終僵持不下。為了厘清法律責任,薛王軍向聯系虎山街道“共享法庭”的法官邱強發出了在線調解指導邀請,希望其可以從法律角度分析雙方責任,從而促成調解。
在詳細了解案情后,法官從法律角度對雙方進行耐心勸解疏導。最終,在多方調解下,雙方當事人達成了調解協議。法官還在線進行了司法確認并一鍵電子送達裁定書,確保調解協議具有法律效力。
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共享法庭”通過浙江解紛碼,讓糾紛在線上流轉,為群眾提供便利的同時,也讓法院提前介入糾紛調解,與鄉鎮(街道)、村社、行業、部門等開展合作,通過“共享法庭+”為糾紛的化解提供法律保障,大大提升了糾紛化解成功率。更重要的是,“共享法庭”不止具有調解指導一項功能,還可以實現網上立案、在線訴訟、普法宣傳、基層治理等功能,真正做到將司法服務送到群眾“家門口”。
據悉,截至2月24日,我市已建成鄉鎮(街道)“共享法庭”20個(含經濟開發區),村社“共享法庭”253個,行業組織“共享法庭”5個。(鄭雯倩 王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