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很近,就在你我身邊;科學很遠,能到達無人之境。”“扎實地學好知識是科學家入門的必經(jīng)之路。”……2月24日下午,城東街道李宅小學全體師生認真觀看了“百名科學家進中小學課堂”課程里的首堂課。首堂課是由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為全省所有中小學生在線直播的“科學第一課”。
“150年前的留美幼童為何要出國?”“20世紀初的孩子們是怎樣在戰(zhàn)火烽煙中艱苦求學的?”講課伊始,施一公通過講述革命先驅、科研先輩的奮斗故事,引出了以“少年中國說”為主題的“科學第一課”。接著他從認識科學、養(yǎng)成科學思維、領略科學之美三個方面循序漸進地給學生們播撒了向往科學的種子。
期間,施一公帶領學生們認識了解了一些國內外著名的科學家,生動地講述了他們在各自領域對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巨大貢獻。對于學生們“做科學會很辛苦”的疑慮,施一公結合自己從事的科研領域——結構生物學,大到宏觀世界宇宙天體,小到微觀世界細胞病毒,向大家講解了許多很有意思的科學知識,以此證明做科學雖然很辛苦,但會是很有趣、很酷炫、很好玩的體驗,激發(fā)學生們熱愛科學的情感。施一公提出在孩童時期、少年時期養(yǎng)成良好科學素養(yǎng)需要四個妙招:一是勤思考,多發(fā)問;二是勤觀察,多動腦;三是敢懷疑,不盲從;尤其是第四條,敢挑戰(zhàn),不怕輸。
“我國在全球科技創(chuàng)新版圖中的地位是穩(wěn)定提高,仍有差距。‘自古英雄出少年’。同學們,作為21世紀的少年,你們能為祖國做什么?”課堂最后,施一公拋出發(fā)人深省的一問,希望少年們從小立志,努力成才,為國爭光。“愛體育、愛科學、愛鍛煉、愛學習。教室一去如故,操場常來常新,學習鍛煉兩不誤。向‘風一樣的男神’看齊!”六(2)班李佳俊和同學們分享自己的體會。
據(jù)悉,“百名科學家進中小學課堂”授課頻次為“一月一課”,這讓學生們充滿了期待感。該校也將充分利用此次學習契機,巧妙融合科學課程,組織開展多樣活動,例如“走進身邊的科學”實踐活動,熟悉認識“百名科學家”行動等,進一步點燃學生們向往熱愛科學的星星之火。
“從小播撒向往科學的種子,給學生們做好科學啟蒙,有利于幫助他們把準人生導航,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少年立志,科學啟航,祖國的未來才有更多未知的精彩。”該校校長厲倍倍說道。(趙書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