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吳,糯稻長得怎么樣了?”連日來,紹興陰雨天氣帶來的濕冷體感,讓來自山西的趙鵬珂有些不適,但更讓他牽掛的,還是遠在兩千公里外海南陵水紹興市農科院南繁基地的新品種糯稻。
趙鵬珂是紹興市農科院糯稻所的工作人員。最近,他每天的工作之一就是與南繁基地的工作人員吳秋河通視頻電話,及時了解基地的糯稻生長情況。
南繁,是利用海南冬春季能夠滿足農作物周期生長繁殖的獨特氣候條件和生物資源,進行農作物品種選育加代、適應性觀察、種子鑒定評估、擴繁和種子生產等活動。紹興市農科院海南陵水南繁基地內,目前有4.5畝、共計10個品種的糯稻正在試種。
“陵水這邊陽光很好,糯稻已經進入分蘗期了。”透過手機屏幕,只見吳秋河戴著草帽、背著挎包正在田內忙碌,他身后是一片綠油油的糯稻,長勢喜人。看到這幅景象,趙鵬珂的心放下了。每年12月至來年5月,是水稻育種的最佳時期,今年也是吳秋河第2年負責糯稻育種工作。“之前紹興的研究人員給我品嘗過黃酒,味道很好,這些新品種將來要在釀酒中派上大用場,得好好照顧。”吳秋河邊說邊俯下身子測量水位。
糯米是釀造黃酒的主要原料,黃酒品質的提升離不開優質糯米。因此,培育黃酒專用糯稻,成了市農科院的重要科研任務。自2019年8月以來,市農科院聯合浙江省農科院和紹興黃酒集團,開展紹興黃酒專用糯稻聯合攻關,在海南南繁基地的試驗育種就是重要一環。
“每培育一個品種就像養育一個孩子。”趙鵬珂說,一個成熟的品種從無到有,育種選種試驗至少需要5年以上的時間周期,經過10個世代繁殖過程后才能推廣種植。要想加快育種進程,海南的試種就顯得尤為關鍵。“冬季在南繁基地再種一次,1年能收獲2次糯稻,加速了選種育種和鑒定評估等進程。”趙鵬珂告訴記者,兩批次的稻谷不僅能進行對比化驗,還能讓化驗結果和標準評定更加科學。
去年,市農科院在紹興試驗基地種植了20個糯稻品種(系),通過綜合考察,鑒定篩選出10個田間長勢良好的品種(系)再次進行釀酒試驗。3個月后,經過發酵釀成的美酒即將接受專家評定。
“兩地協同,一起釀好黃酒!”電話中,趙鵬珂和吳秋河約定,等新品種糯稻選育成功后,他們再好好相聚,一起品酒。“時間緊,壓力大,但新品種的培育,我們很有信心。”趙鵬珂說,南繁基地為實現黃酒專用糯稻品種審定目標提供了堅實的支撐。
據介紹,市農科院計劃在未來3年內選育出適宜的黃酒專用糯稻品種,5年內實現糯稻應用范圍重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