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當你放慢腳步,看向這里。
青山滴翠、碧水含情,一場美麗盛宴就在眼前:南北湖的湖光山色、杭州灣畔的海天一色、綺園的秀麗古韻.....風姿綽約的她伴海而生,踏浪而歌,景城共生之下,正煥發勃勃生機。一批景區村莊、特色小鎮、美麗河湖、綠色學校、綠色家庭建設穩步推進,勾畫出一幅壯闊秀美的濱海城市綠色新圖景。
這就是海鹽。
讓綠色生態成為海鹽最動人的色彩,生態文明建設碩果累累。連續四年獲評美麗浙江建設工作考核優秀縣,獲美麗嘉興建設工作先進集體,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嘉興市“十三五”期間生態治理工作集體二等功、“五水共治”工作先進集體……
2021年,嘉興市生態環境局海鹽分局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貫徹落實縣委縣政府和上級生態環境部門各項決策部署,以鞏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創建成果為目標,堅持精準科學依法治污,推進生態環境領域數字化改革,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全面實施生態治理躍升戰,抓好各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問題整改,推進生態修復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全力推動綠色低碳發展。
護好綠水青山
天藍、地綠、水清、景美,是人民群眾的熱切期盼。
海鹽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不斷擦亮生態底色,積極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環境質量持續向好,于是我們聽到:“這樣的藍天白云美得像明信片。” “天藍的就像被水洗過一樣,河水清澈見底,隨手一拍就是大片。”守護藍天,久久為功,藍天保衛戰持續打響,如今,藍天白云成了海鹽的新注腳,老百姓在良好生態環境中享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2021年,海鹽碧水攻堅戰再創佳績,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年度均值首次達到Ⅱ類水標準。為強化千畝蕩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海鹽縣建設規范、閉環管理、數字智治、高效安全的保護體系,完成生態緩沖攔截區試點建設,水質達標率連續四年保持100%。同時,為推動全域水質提升,海鹽縣在2021年持續推進工業園區“污水零直排區”建設提檔升級,加強指導并組織驗收。實施碧水河道建設,啟動“碧水繞城”“碧水繞鎮”建設。加強海洋污染防治,開展入海河流氮磷減排行動,推進城鄉污水處理廠回用水工程,督促灣(灘)長履職盡責。縣控以上斷面Ⅲ類水及以上比例保持100%,跨行政區域交接斷面考核優秀。
2021年,海鹽藍天保衛戰穩中有進,空氣質量連續六年保持全市前列。藍天白云是生態環境情況最好的指示牌,為了擦亮這塊指示牌,海鹽以“五氣共治”為抓手,重點開展緊固件行業綠色發展提升,推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推動企業走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綠色發展新路子,全年共整治提升企業392家,完成率100%。加強揚塵治理,新增霧炮車、灑水車、高壓沖洗車等11輛。每月開展營運貨車執法路檢,共檢測運營貨車522輛。空氣質量綜合指數3.36,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91.5%,PM2.5濃度27微克/立方米。
2021年,海鹽清廢凈土戰持續深入,“無廢城市”建設全面開展。大力推進創新推廣案例、先進技術申報和“無廢細胞”建設,全面應用省、市固廢管理信息系統,危廢企業上線注冊1019家,一般工業固廢企業上線注冊1311家,1515家小微類產廢企業納入縣一般工業固廢自行管控。同時,落實建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風險評估、風險管控、修復及后期管理制度,將9大重點行業企業的騰退地塊納入(疑似)污染地塊管理。
減污降碳協同增效
臨近新年,通元鎮雪水港村的村民周阿姨一大早就開始忙碌起來,準備一家人的早飯,當筆者跟著周阿姨走進廚房間時,發現廚房間內干凈整潔,沒有成堆的柴火也沒有緩緩溢出的濃煙。周阿姨笑著說:”我們現在使用的是電灶啊,它不用柴火只用電,現在和以前相比既方便又干凈。”2021年,通元鎮雪水港村依托美麗城鎮和無廢城市建設,積極打造“零碳村落”的全新發展模式。
過去一年,海鹽積極推進碳達峰碳中和,而雪水港村只是一個縮影。海鹽縣通過創新推廣土灶“柴改電”,建立政府、企業、群眾多方合作推廣機制,全縣累計推廣“柴改電”500余戶,減少柴火消耗約9.62噸,碳減排17.64噸。積極推進企業環境污染責任險,完成44家企業補助71.7萬元。審核2020年度碳交易納入企業和非碳交易納入企業名單,核查2015-2019年重點排放單位溫室氣體排放總量,完成2家發電行業企業碳排放配額的預分配。
2021年,海鹽縣與秦山核電共同合作推進我國南方首個核能供暖節能工程建設,總投資約9.4億元打造“江南核能供暖示范窗口”和“綠色低碳循環城市”金名片,年底主城區三個生活小區實現核能集中供暖,縣老年公寓具備核能集中供熱條件,規劃到2025年供暖面積達到400萬平方米。相比傳統的煤炭、天然氣或電能取暖,核電供熱零碳、清潔、高效,項目全部投產后,每年可節約電能消耗1.96億度,相對于燃煤電廠減少標煤2.46萬噸,減排二氧化硫1817噸,氮氧化物908噸,二氧化碳5.9萬噸。
提升生態環境治理能力
過去一年,海鹽以“七張問題清單”為抓手,推進重大生態環保督察問題整改。通過“問題發現督察在線”系統上報整改問題364個。開展中央和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長江經濟帶警示片反饋問題的整改“回頭看”和舉一反三。完成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1個具體問題、6個共性問題和4個舉一反三問題及35件信訪件、2個中央巡視反饋問題的整改銷號,完成2021年省委生態環保專項督察迎檢工作,完成2個信訪件整改銷號。
深入開展“全年、全員、全過程”練兵活動。加強業務培訓,組織開展7次培訓交流會,積極參與省廳組織的網絡知識競賽,排名列全省前二十位。將執法大練兵與日常執法監管工作有機結合,在實戰中強化練兵。全年共出動執法人員20624人次,檢查企業6614家次,查處環境違法案件121件。
嚴格環境監測,全年共獲手工監測數據26000多個,編制監測報告650余份。落實企業自行監測,重點排污單位自行監測聯網率達100%,已發排污許可證企業自行監測聯網率、完成率分別為97.8%和94.6%,首次位列全市前列。完善自動監測網絡,新增東塘橋、高橋2個水質自動監測站,率先實現全市降水自動監測。
擦亮海鹽生態底色
走進望海街道北蕩社區宋水明家,古色古香的亭子、品種齊全的花木便映入眼簾,這片小小的庭院宛如一個精致的“小花園”。原來,2016年開始,老宋就開始著手打造他的綠色庭院,一直以來,低碳環保、綠色生活是老宋全家的生活理念。
近年來,海鹽生態環境的不斷改善,生態文明建設不斷推進,2021年,海鹽縣連續四年獲評美麗浙江考核優秀,持續擦亮美麗海鹽金名片。
為了在每一個群眾心中種下生態文明理念,2021年,海鹽縣積極開展綠色系列創建工作。組織開展低(零)碳示范鎮(村)創建和低碳典型案例的申報工作。秦山街道、澉浦鎮南北湖村和武原街道百可社區成功入選全省第一批低(零)碳鄉鎮(街道)、村(社區)試點創建單位。與縣婦聯聯合開展百戶綠色生態家庭創建活動,評選100戶家庭為2021年度綠色生態家庭。同時,精心策劃六五世界環境日“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主題宣傳活動,連續第七年發布《海鹽縣環境狀況白皮書》。舉辦公眾生態環境探訪活動和環保設施開放活動,壯大“民間河長”“民間聞臭師”隊伍。2021年海鹽生態滿意度位列全省第22位,全市第二。
海鹽縣生態文明的發展,清晰地反映在生物多樣性情況方面,2022年1月14至18日,在嘉興市生態環境局海鹽分局組織開展的鳥類越冬季調查工作中,調查人員在南北湖灘涂發現了2只卷羽鵜鶘。卷羽鵜鶘屬于國家一級保護鳥類,在我省為冬候鳥。此次的生物多樣性調查,共發現記錄了72種鳥類,鳥類物種多樣性高,保護物種數目多,也進一步反映出海鹽具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和較豐富的生態系統類型。
展望未來
風正自揚帆,道遠當奮蹄。2022年,縣生態環境分局將堅持綠色發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圍繞“一五四”目標要求,即以鞏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創建成果為核心,以綠色發展、污染防治、問題整改、執法監管、數字賦能為“五大抓手”,力爭實現公眾滿意度、生態環境質量、防范化解風險能力、數字化能力“四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