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運動家”是如何讓老百姓在“家門口”盡享健身實惠、筑牢文明防線、探索“鄉村共富”新模式的?海鹽縣是這樣做的:
一是以活動深植“每個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責任人”意識。望海街道北蕩社區是海鹽首個“運動家”社區,已擁有14個體育社群,注冊人數3600余人,約占轄區常住人口68%。那么為何“運動家”在該社區會如此受歡迎呢?2021年北蕩社區通過微網格、入戶問卷等形式進行排摸,推出“全民健身季·我的運動家”品牌活動,創新“運動達人”評選機制,投入100多萬元對設施進行迭代升級,將“2+X”升級為“3+X”。通過建隊伍、抓活動、提設施和造氛圍,全面提升轄區居民參與全民健身的廣度、熱度。社區居民之間流行一句口頭禪“生活奔小康,身體要健康”。全年承辦和主辦了縣鎮社區級各類賽事活動200余場次,吸引20000余人次走出家門,參與到體育健身活動中來。
二是用體育打開“社會治理共治共享”新空間。澉浦鎮六忠村2021年將村里原有一處破舊廠房改建為了一個村級全民健身廣場,將文化禮堂三樓的倉庫改建為了百姓健身房。這些設施的新建實現了六忠村社區運動家和社會治理從聯結到團結,打開了“社會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的新空間。不管哪個年齡階段的人員都能在“運動家”找到自己喜歡的項目,村民們的飯后活動從原來的打牌、搓麻將變成了體育鍛煉,通過運動方式結交新朋友、維系老朋友,已經成為六忠村的新風尚,極大的改變了生活方式,無形中也提升了村民參與社會治理的積極性。村民們積極參與到抗臺、防疫等社會治理工作中,黨群干群關系更加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