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冷的早晨,陽光照射在湖州市長興縣洪橋鎮連片的水塘上,波光粼粼。
作為中國河蟹之鄉,近年來,洪橋鎮以河蟹產業為發力點,全方位打造共同富裕先行先試樣板地,2021年該鎮河蟹產量預計達到1600噸,產值1.9億多元,占水產產值85%。
自開展現代漁業綠色發展行動以來,洪橋鎮整潔漁場環境,對3000畝蟹塘進行標準化鋪網改造提升。采用標準化改造提升進行生產管理的河蟹存活率,較原先同比提高近30%,該鎮轄區5個行政村通過蟹塘整治提高租金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126萬元。
“同時我鎮發展綠色生態農業,積極拓展養殖空間,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前提下,大力發展‘水稻+小龍蝦’‘水稻+河蟹’等稻漁綜合種養3596畝,畝均增收2000元以上,實現‘一田兩用、一水雙收、漁糧共贏’。”洪橋鎮相關負責人說。
此外,該鎮通過數字賦能,養殖模式日趨精準。自2019年試點數字化養殖改革以來,該鎮堅持“數字化培訓、數字化生產、數字化銷售、數字化監管”的發展思路,兼顧生態與效益,突出科技與質量。
“我們以博士專家站、技術指導站、產業合作站、院校工作站組成的‘四大工作站’為平臺,為廣大河蟹養殖戶解讀現代漁業數字化發展思路。”洪橋鎮相關負責人介紹,該鎮還與各高校簽訂政產學研合作協議,讓大閘蟹借“智”發展。
科學養殖后,畝均產出顯著提升。洪橋鎮先后研發并推廣的“河蟹套養青蝦”“河蟹套養沙塘鱧”“河蟹套養羅氏沼蝦”等多種分層生態混養模式,也使得農產品畝均增收大大提高。
浙江武義90后小伙謝皝,在洪橋鎮承包了70多畝河塘,開啟“河蟹套養羅氏沼蝦”養殖模式。
“套養模式比起單一養殖,畝均可增收1500元至3000元,2021年光賣蝦,銷售額就有25萬元。”謝皝介紹,依托洪橋鎮“長興漾蕩河蟹”國家地理標志品牌,他的“謝大強”河蟹2021年銷售額突破200萬元。
近期,依托濱湖特色優勢,洪橋鎮還充分承接太湖龍之夢項目溢出效應,推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讓游客吃在洪橋、游在洪橋、住在洪橋、休閑在洪橋。
據統計,2020年該鎮農業產業產值達到3.8億元,2021年達到4.14億元以上,休閑農業產值將突破8500萬元,帶動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1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