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長興各中小學校已進入寒假時間,作為“雙減”政策落實后的首個寒假,學生們將如何度過?寒假作業的形式與內容又會迎來怎樣的改變?記者走訪發現,各中小學校普遍呈現書面作業少了,運動類、實踐類的特色作業成為這個寒假的主流。
在太湖街道,今年正讀六年級的韋意航與戴書涵正在比賽,看誰能在規定的時間內投籃命中數更多。兩個小朋友告訴記者,這就是他們今年的寒假作業。
原來,學校根據每一個年齡段孩子的生長發育情況,以年級劃分,給每個孩子都布置了一份寒假體育作業。“以前我覺得時間不是那么多,我們都得做作業,現在我們可以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長興七小六年級學生戴書涵這樣說。
同時,學校還鼓勵家長參與到孩子的寒假運動作業中。一方面,起到督促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增加父母與孩子的親子時間,這也得到了家長們的廣泛支持。“比如說跳繩,我跟他會有一個競爭,我一分鐘可以跳170多個,他在我后面跳,肯定會加把勁,超越我。”家長陳燕說,孩子對于學校布置的體育作業積極性很高。
與七小不同,長興五小則把目光聚焦在外來留長務工子女身上。受到疫情影響,不少務工人員子女這個寒假都選擇不返老家,而是與父母一起就地過年。為此,學校特別布置了一份特殊的寒假作業——與家長一起述說自己的家鄉過年習俗,并用家鄉話向老師、同學拜個早年。“我們過年的時候年夜飯會吃好久,年夜飯上最好吃的是醬灰門兒,就是把豆腐放在陰涼的地方,陰干的同時讓它長出毛,長毛以后煎熟再裹上那種又香又甜的辣醬,特別好吃。”長興五小六年級河南籍學生劉倩用家鄉話向大家拜年之余,還介紹起了家鄉的過年美食。“本地孩子和外地孩子互相了解各自當地的年俗。通過這樣的活動,孩子們對過年的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這些外地孩子也能夠更好地融入本地的生活,適應新的環境。”長興五小副校長胡漢臣這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