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農業農村廳近日公布了第一批數字農業工廠認定名單,德清縣入選8家。其中數字農場5家,入選數量在全省各縣(市、區)中位列第一。
記者來到位于德清縣阜溪街道的德清水木蔬菜工廠,只見透明的玻璃大棚內,身穿白色無菌服的工作人員正在采摘紅彤彤的番茄,從番茄的生產、采收到分揀包裝全程可視。
“每一批次的番茄都擁有自己的二維碼數字身份,消費者通過掃描產品二維碼,可以了解產品的一生,進一步確保‘舌尖上的安全’。”水木蔬菜工廠負責人王曉慶介紹,通過生產、管理、銷售全鏈條的數字化管理,蔬菜工廠實現了全年365天連續無休生產,每年可產出番茄125萬公斤,滿足周邊近5萬人需求。
作為本次入選的數字農業工廠之一,水木蔬菜工廠占地面積近40畝,主要包括智能玻璃連棟溫室和溫室環境監測及控制系統、工廠化育苗智能溫室、園區現代農業生產過程管理系統等,實現了種植基地產品全生命周期智能化、現代化。
水木蔬菜工廠的“智慧因子”是德清數字農業高質量發展的縮影。作為全國數字農業試點縣,近年來,德清以點帶面,全域推進,促進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農村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不斷催生新業態、新模式、新動能。
圍繞六大特色優勢產業,該縣推動數字技術全縣域應用,加快種養基地數字化改造,截至目前,該縣已建成11個數字農業示范園區、4100個物聯網應用示范點,數字東風已潛入德清鄉村,吹遍生產、生活和管理實踐的各個角落。數據顯示,通過數字化提升,農業企業用工成本降低43%,生產效率提升40%以上。
如今,在德清,數字化農業已經改變“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傳統農業印象,數字化改革加速與生態文明、鄉村振興深度融合,為產業智慧化發展按下“快進鍵”。位于康乾街道的新田農莊里,攝像頭、各類傳感器、大屏幕是標配,果園引入了物聯網技術,通過采集果園的溫度、土壤養分等信息,通風、遮陽、滴管設施能自動對果樹實現養護。位于洛舍鎮的德清百源康生態農業有限公司通過魚菜共生技術,配套建設工廠化循環水養殖區、蔬菜種植區及相關設施等,實現了水產品和蔬菜整個生長周期的裝備智能化連續生產,年產值高達2000萬元。
眼下,德清縣正積極打造智慧農業應用場景,探索以數字技術賦能現代農業發展的路徑,推進農業生產智能化、管理數據化、產量規模化。在數字農業工廠建設中,著力提升實施主體的數字化應用水平,通過數字技術裝備的系統集成與綜合運用,充分發揮數字技術的綜合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