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南大道和車站大道是我縣縣城兩條主干道。為回應群眾關切,2021年縣十屆人大五次會議上,兩條道路綜合整治提升被列入“十大民生實事”,經過近一年規劃、設計、整治、建設,兩條道路正以全新面貌展現在群眾面前,成為浙江“南大門”的亮麗風景線。
去年,縣委縣政府提出道路綜合整治提升工程,謀劃出臺《蒼南縣城市道路綜合整治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計劃三年內對9條主要道路高標準實施整治提升工作,總長度約20公里,總投資約8億元,實現“一路一景一特色”。2021年,蒼南大道和車站大道率先啟動。
“蒼南大道是人們到達蒼南的‘第一印象’,我們將其定位為城市主軸,在規劃設計時就要求體現城市的風貌。”縣城市建設中心市政園林科科長曾慶軍告訴記者,此次改造,對高速收費站站房、交通標識標牌、整體綠化景觀、兩側沿線建筑立面及廣告牌等進行了整治提升,還增加了人行專用道,并實施夜景亮化工程。人們一下高速,就能感受到寬敞的道路、開闊的視野、多彩的景觀、精致的建筑帶來的“視覺舒適度”,以及“白改黑”“橋頭跳車處理”形成的極高的“行車舒適度”。這不僅大大提升了城市品質,也增添了群眾幸福感。下一步,縣委縣政府還將分段實施蒼南大道至綠能小鎮的道路綜合整治,同時高標準規劃沿線城市功能布局,優化營商環境,提升城市競爭力、人才吸引力,同時推動縣城建設邁入“蒼南大道時代”。
車站大道是縣城新區功能區的主干道,直達高鐵蒼南站,是縣城的生態景觀軸和城市門戶廊道。然而道路也存在路面破損、人非混行、沿路廣告牌混亂、附屬設施不統一,以及強降雨時極易引起嚴重積水等問題。“此次整治我們下功夫將地下管網進行梳理和修繕,并對沿街六小行業全部進行污水收集,修繕后將起到防洪排澇作用,有效緩解暴雨積水現象。”曾慶軍介紹,不僅是污水管道,針對地下各路管線不清的現狀,項目團隊召集所有管線運營主體,經過一次次協商、統籌、整改,成功完成“上改下”的統一優化配置。“此次綜合整治除了傳統的‘修路’,還對大道兩側進行建筑外立面改造,實施夜景亮化工程,進行文化元素融入等,促進城市功能發揮,同時也改善市民出行條件,推進宜居城市的建設。”
如今,沿線雜亂的廣告牌一一被拆除,不僅還原了建筑風格原貌,和諧統一的設計風格也讓店鋪形象更高端;小區、商業樓宇進行后退改造,合理設置停車位、景觀小品、休憩花壇,讓商業氛圍更濃厚;交通標線重新調整施劃,交叉口設置行人二次過街,完善智慧交通設備,保障交通安全,也提高人行舒適性。當夜幕降臨,蒼南高鐵站、華美達廣場、海西青創園等沿線建筑和綠化帶上的景觀燈亮起,一派繁榮景象呈現眼前,屬于蒼南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在整治過程中,我們注重每一個細節,也注重結合蒼南的實際,比如綠化,除了保留部分原有植被,我們將必須要整改的植被移植到新開河公園,節約了經費,更保護了生態。”曾慶軍介紹說,目前道路改造和綠化工程已完工,并實現全面通車,建筑外立面和文化融入正在有序推進中,預計6月份實現整體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