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筆者從縣市場監管局獲悉,為充分發揮數字化賦能效應,建成高品質“陽光工廠”,打造蕭江鹵制品企業數字化智治園區,成為我縣數字化改革的標志性項目,目前已有10家鹵制品企業入駐。
據了解,蕭江鹵制品企業數字化智治園區落成于去年5月,是我縣唯一一家以鹵制品生產為專業的食品生產園區。該園區占地面積28畝,由13家鹵制品生產企業聯合投資,初步形成產業集中優勢,統一方向、優化管理、互競互促,激發我縣鹵制品行業的發展潛力。縣市場監管局蕭江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鹵制品是我縣的地方特色食品,企業較多布局分散,沒有形成規范有序的生產流程。 整頓“低小散”企業,讓它們有個合宜的“家”,通過整規提升將這個行業由原來的低小散引入到規范的產業園區,集體抱團形成合力整體,硬件水平和人員素質得到很大提升。
進入寬敞的園區后管理也更加規范化,讓企業經營充滿了信心。“我們進入園區之后供熱、污水處理都集中起來,全面進行數字化管理,接的單子也多起來,效益會更好。”企業主們紛紛表示。
浙江宅小餓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是園區內一家主要經營鹵鴨腿、鹵雞翅、鹵豬蹄等鹵制品及薯條、辣條等膨化制品的企業。負責人表示園區的成立給了他們轉型升級的契機,目前該公司已引進自動化設備,還將開發熏燒烤制品、油炸類制品、白煮類制品等新品種,并計劃成立“宅小餓”品牌線上直播間。
為更好地推進園區建設,實現數字化智治,食品安全順向可追蹤、逆向可追溯、風險可管控。縣市場監管局成立工作專班多次現場指導,對每家企業的原輔料倉庫、預煮車間、鹵制車間、配料車間、包裝車間、成品倉庫以及實驗室等場所進行現場勘探。按照“陽光工廠”建設標準,安裝攝像頭和溫濕度感應設備,并將園區企業產銷數據接入“浙食鏈”系統,使企業出廠的每批產品均被賦上具有唯一性的追溯碼,掃碼即可獲取產品從車間到餐桌全過程生產流通交易數據。實現食品安全一碼統管,生產場所陽光化、進貨查驗記錄全程電子化、出廠檢驗報告公開化、食品追溯鏈條清晰化,“浙食鏈”溯源碼普及化。消費者對園區產品質量更有信心,消費滿意度和安全感也大幅提升。
縣市場監管局蕭江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園區還設置了統一管理的辦公室,安排專人管理,并有中控數據信息大屏展示各項管理模塊的運行情況。中控平臺展示各家生產企業的能耗數據、生產車間的運行情況、特種設備附近的安全情況等需實時監控的內容,以保障園區高效安全生產。
此外,園區還根據自身情況開發“鹵制品園區數字化智治系統”,分為能源、安防、消防、黨建等四個數字模塊,運用數字化管理手段,助力實現食品生產過程陽光化、監管智能化,銜接無縫化,提高園區運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