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數字化農業發展是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助于促進鄉村振興。在去年市兩會期間,市人大代表林志寅提出關于推進數字化農業發展的建議,引起了社會的關注,得到了市政府及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
“推進農業數字化發展、綠色發展,是當前我市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也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必然要求。”林志寅經過深入調研,提出四項具有創新性、切實可行的建議:一要加快農業數字化管理,打造智慧監管,如實現對主體信息及日常巡查、監督抽查、產品抽檢信息的痕跡化管理,并形成數據可定位、源頭可追溯的智慧監管等;二要進一步推進綠色食品認證工作,如制定綠色食品生產基地建設管理規范,落實綠色防控技術應用,開展測土配方施肥等;三要加快農產品和食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如農產品加工向產地下沉,支持有條件的農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展農產品加工,建設農產品產地交易市場等;四要加強保障,穩定農民就業,如出臺針對農業產業從業人員,特別是職業農民的參保繳費補貼政策,通過打通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靈活就業參保通道,將高職稱農民納入社會保障體系等。
圍繞推進數字化農業發展,近年來我市著力建設三大平臺,包括投資660多萬元開發建設農業農村數字化管理平臺,目前該平臺已實現與“溫州市農資監管服務信息化系統平臺”“瑞安市漁業平安管控預警系統”“農安瑞安智慧監管平臺”等若干個系統數據融合、信息共享,為加快實現一網集成、一鍵通辦、一覽無余提供數據服務和技術支撐;推進全國首家“三位一體+MAP”現代農業服務中心建設,為農業生產提供全周期種植服務以及遙感觀測作物長勢、精準氣象預報、病蟲害預警等全方位信息服務。
此外,我市還構建農產品溯源體系,如開發了“農安瑞安”監管檢測一體化智能小程序,將全市510多家規模生產主體全部納入農業主體追溯系統,對農業主體檢測任務、抽樣管理、田園巡查農安巡查等數據進行登記、管理,構建覆蓋縣、鄉鎮(街道)、村三級“智慧監管”網格體系。消費者可通過掃描二維碼,隨時查看農產品生產信息以及主體基本信息,實現從田頭到餐桌的閉環追溯。
“未來,數字化農業要把信息作為農業生產重要保障,用現代信息技術數字化來管理現代農業。”林志寅認為,數字化農業在生產、流通、運營環節的融合和綜合利用,可降低生產成本,使農業投入產品可視化程度高,有利于提高農作物產品質量,提升農產品附加值和市場品牌影響力及產品營銷能力,從而提升農產品的溢價能力。
近年來,我市全面推進“農業+互聯網”融合發展,不斷提升農業精準化、自動化、智能化水平,實現農業數字化、數字農業產業化互動發展。瑞安艾米農場有限公司、溫州豐和海洋開發有限公司和瑞安新希望六和農牧有限公司等3家主體入選省級數字農業工廠試點;瑞安獲評全國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2020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先進縣、省“農業機器換人”示范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