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局將聚焦縮小‘三大差距’和‘擴中’‘提低’以及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牢固樹立‘沒有走在前列也是一種風險’的緊迫感和憂患意識,以深化人社數字化改革為牽引,不斷夯實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的高質量就業支撐、高質量人才支撐和高質量社保支撐‘三大支撐’,為‘聚力一二五 ,走好共富路 ,加快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濱海花園城市’提供堅實的人社保障。”近日,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陳水明在談起2022年工作思路時說。
陳水明說,要抓平臺、強服務,更高質量推進就業促進創業。今年,縣人力社保局將打響“樂業象山”金名片,健全“線上線下融合”“縣內縣外同步”的全方位、多層次、不打烊的招聘服務體系。同時,建設一批高質量就業社區,建好象山零工勞務市場,試點推進鄉鎮村企勞務合作平臺,就近推行企業間員工余缺調劑和漁工漁嫂淡旺季交叉用工。打造“青年與海”創業文化節,提升創業創新質效。確保全年實現城鎮新增就業8000人以上,發放創業擔保貸款4000萬元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保持在3.5%以下。
抓擴面、強改革,更大力度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實施新增社保榜單排名激勵,建立社保違法聯合懲戒制度,構建企業擴面征繳長效機制。探索退休人員信息化服務模式改革,打造“退休服務小秘書”平臺,進一步提升社保個性化服務水平。推進城鄉居民提檔政策,實施多繳費、長繳費的繳費激勵,引導和擴大最高檔參保人群,探索發展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確保本地戶籍參保率保持在99%以上。
抓政策、強環境,更實舉措激發人才創新活力。謀劃出臺新時代工匠培育、大學生實踐基地扶持等政策,開展全縣優秀愛才企業、“最佳雇主”等榮譽評選表彰。營造拴心留人、愛才敬才的社會環境,打造更具吸引力的人才流入地。實施“鳳棲山海·家燕歸巢”大學生招引計劃,搭建象山-高校引才聯盟,開展“心‘象’事成”高校巡回招聘活動,建設高技能人才星級管理、象山學子碼等跨場景應用,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技術手段實現人才供需精準對接。開展新時代工匠培養工程,深入推進國家級博士后工作站等平臺建設。確保今年培訓技能人才1.6萬人,高技能人才4500人以上。
抓機制、強治理,更高標準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發揮縣“根欠辦”牽頭抓總作用,持續完善政府、工會、企業共同參與的多層次協商協調機制,推進勞資矛盾糾紛就地就近多元化解。擦亮“象山無欠薪”品牌,實施象山“安薪”工程。深化“一案雙查、溯源追責”建筑領域欠薪治理機制,打造職工信用管理評價系統象山樣板。推進仲裁工作數字化建設,推進勞動糾紛一站式解決。(記者 金旭 通訊員 王嘉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