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臺大型收割機,一天收割100畝地;7臺烘干機,一天烘干150噸稻谷。去年晚稻豐收季,掌起昌農水稻農場僅用了三四天,就完成了400余畝晚稻的收割和烘干。現如今,農場也沒閑著,一臺大型的育秧床土粉碎機正在進行泥土粉碎工作。“今年早稻季,我還要引入一臺新型插秧機,不光能延長秧齡實現搶種,還能增加產量。”農場主王志興介紹道,“現代化大型農具的引入,不光省了不少人工成本,效率也提高了不少,機械化生產真是我們未來的出路啊。”
像王志興一樣進行農業技改,提高生產效率的“新農人”,在掌起并非少數。“這一轉型為我鎮糧食高產奠定了基礎,可以說端牢飯碗,離不開農業科技現代化的支撐。”掌起鎮副鎮長楊俊輝說。近年來,掌起鎮深入貫徹落實上級關于加強現代農業的決策部署,緊緊圍繞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建設目標,以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為核心,堅持“政府主導、裝備支撐、技術引領、服務保障、協同推進”的原則,通過政府行政推動,政策激勵扶持,創新宣傳載體,促進農機科技創新,讓“農業、農村、農民”通過農業“技改”獲得實惠。
據悉,為提升農業科技水平,該鎮鼓勵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設備推廣應用,加大現代農業科技生產資料綜合補貼力度,擴大現代農機具購置補貼規模、補貼機型和范圍,推出了對列入計劃的農業應用無人機購買按購置額50%、最高不超過1萬元進行補助;對以家庭農場(農戶)為主體,發展特色經濟的科研項目,實行申報評審制,通過寧波市級以上部門認定的,獎勵2萬元;農業新品種引進種植10畝以上,且獲得省級以上認定證書的,獎勵2萬元等政策。
“光有技術支撐和福利補貼不夠,還要加快培育熟練掌握新技術的新型職業農民群體。”楊俊輝說。為了讓更多的農民增長農業科技知識,開拓他們的視野,提高綜合能力和綜合素質,該鎮通過下派專家授課、技術員深入田間地頭進行技術指導等方式,進一步促進現代農業科技“生根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