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細心的市民發現,慈溪市體育場外新開辟了一片健身區域,形式多樣、功能各異的健身器材分布其中,極大地滿足了市民的健身休閑需求。記者從市文廣旅體局獲悉,為加快實現體育現代化,我市將進一步推進體育設施規劃建設,通過完善健身設施建設頂層設計、增加健身設施有效供給、補齊健身設施短板、大力開展群眾性體育活動等,統籌推進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的相互促進、深度融合。
推廣“公園+體育”模式,結合廣場、公園、綠地建設,推進配套體育健身設施建設,到“十四五”末每個鎮(街道)應建成一個以上占地面積不低于1500平方米的體育公園,新建、改建公園綠地應按項目占地面積不低于5%的要求配建體育設施區塊。落實社區配套要求,新建居住區群眾健身設施要符合相關配套標準,配置的室內體育設施應與主體工程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投入使用,同時要結合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未來社區建設等,統籌推進社區健身設施建設。共建共享學校體育設施,新建公辦中小學校應單獨規劃設置體育設施用地,實現教學區與運動區相對分離,體育、教育部門要進一步推動學校體育設施向社會開放工作,并積極探索有效的開放管理模式。推進農村體育設施建設,通過“三改一拆”“美麗城鎮建設”等行動,結合美麗鄉村、鄉村振興等創建活動,利用閑置廠房、倉儲用房等存量房產,整合邊角地、低效地等閑置土地資源,建設綜合體育館、室內體育場館、百姓健身房等體育設施。扶持發展戶外運動設施,在開發利用低丘緩坡、綠色生態等山地資源過程中,要積極支持自行車、登山、露營、戶外拓展等運動項目基地建設,建立“點、線、面”立體、多元的戶外運動設施體系。
體育設施規劃建設中要積極順應數字化的潮流。體育場館要順應數字化、信息化建設,建立健全開放預約和人員信息登記制度,并加快人流監測和預警系統建設,提高場館數字化運營水平。與此同時,推進“互聯網+健身”,建設綜合性體育活動管理服務平臺,實現場館導覽預約、賽事活動報名、科學健身指導等場景應用;引導社會力量參與體育領域數字化改革,大力推廣居家健身和全民健身網絡賽事活動,鼓勵經營性體育場所、專業體育協會和體育專業人士開設線上網絡健身課程,為居家群眾提供遠程科學健身指導。
全民健身推廣離不開豐富多彩的基層體育賽事。我市將廣泛開展各類群眾體育賽事活動,打造線上線下相結合、全社會參與、多項目覆蓋、多層級聯動的“社區運動會”,并鼓勵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引導社會力量承接社區體育賽事活動。
據了解,爭取到2025年,我市將基本建成“全覆蓋、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數字化體育健身場景成熟應用,“體育+公園”“百姓健身房”等群眾身邊的體育設施條件顯著提升,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7平方米以上,政府、企業、社團共同參與的多方辦體育發展格局基本形成,群眾體育活動賽事形成成熟體系。